赵生群孔子治国,重德也重法齐鲁壹点

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12月7日上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一层报告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生群做客第期齐鲁大讲坛,带来“《春秋》以道义——孔子治国理念探微”的专题讲座。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徐庆文教授主持。

赵生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著有《春秋经传研究》《春秋左传新注》《左传疑义新证》等。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史记》修订本入选《光明日报》年十大文化亮点,《中华读书报》年十大文化热点,获教育部、江苏省 社科成果一等奖及“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等多种奖励,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余次报道。

提起《春秋》,人们往往认为该书是孔子通过字里行间的抑扬褒贬,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主观想法、主观认识,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教科书。但是在赵生群看来,《春秋》在“六经”中地位特殊,并不是一部完整的教科书,而是孔子讲历史的提纲,同时也是讲 治的提纲,是他表现王道理想的提纲。

从《春秋》等著作可以看出,孔子的 治思想是德刑并用、德主刑辅。“也就是说他既用德、提倡德,也要用刑罚、主张法治,而德是最主要的,刑是辅助性的。”

赵生群表示,所谓德治,就是以道德教育去感化人,让人们按照道德标准来立身处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孔子讲德治并不排斥其他方法,道德观念的宣扬、制度的建立、礼乐的推行、法治的制定,都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是并行不悖的。

关于儒家的“礼”,赵生群认为,礼是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既是现实 治的需要,同时也带有一种理想的色彩。儒家学说最可贵的地方,它是带有信仰的,是带有理想的,它使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群体、使整个社会,都有一种上升的力量。“我觉得这是儒家学说当中最为可贵的东西,它提倡道义、道德,这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仍然非常得重要。”

赵生群指出,中国的典籍,浩瀚如海、汗牛充栋,其数量、质量、对世界的贡献都是无可比拟的,在文化上面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豪。恢复文化自信,重建民族之 ,推动中华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齐鲁大讲坛由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