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的名字是谁给起的?除了“趵突泉”之外,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吗?近日,有网友这样提问。
1、“趵突泉”之名并非曾巩所起
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出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济南的近3年里,曾巩对济南城建、民生设施建设做了很多贡献,比如修建了保存至今的北水门;清淤大明湖,修筑横贯大明湖南北两岸的百花堤(今曾堤)。
曾巩在济南期间写作了大量咏颂济南山水的诗篇,其中《趵突泉》一诗是这样的: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目前,人们公认“趵突泉”之名来自曾巩。不过曾巩并非起名者,他只是记录者。因为《齐州二堂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趵突泉”之名,但作者曾巩在文章中说“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这里,曾巩明确表明是济南人将其叫做“趵突泉”,并非他凭空想出来的。
2、趵突泉的古名为“泺”
趵突泉最早的名字叫“泺”。《说文》中记述:泺,泺水,齐鲁间水也。从水,乐声。对于“泺”的历史记载已长达余年,《春秋》记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这里讲述的历史事件是:鲁桓公十八年正月(前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会见。鲁桓公和夫人文姜到齐国。齐襄公和文姜有兄妹私情,被鲁桓公发现而责怪文姜,文姜就向哥哥齐襄公告状。夏四月初十,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鲁桓公登车,把鲁桓公勒死在车中。
至少到北魏晚期时,趵突泉仍被称为“泺”。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
这段记载表明,济南人当时把趵突泉叫做“娥姜水”,原因是泉源处有大舜妃娥英庙。其实,至今趵突泉通往大明湖的东段仍叫“娥英河”,也许是对当年“娥姜水”的一个传承吧。
3、趵突泉还有其他名字吗?
答案是:有!趵突泉还有“瀑流”、“槛泉”两个名字。金代学者元好问曾三次到济南,写下大量咏颂济南湖光山色的诗章。在《济南行记》中,元好问是这样记述趵突泉的:“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泉,泺水源也。”
可见,虽然曾巩已称之为“趵突泉”,但这个名字并没有成为唯一,就连大学者元好问也并不知道。当然,也许“瀑流泉”同样是济南人当时的一种称呼。
关于“槛泉”之名的来历,至少在宋朝就有了,这是因为泉上有槛亭。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有诗《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槛泉亭》: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趵突泉”之名最终被广泛熟知,是源自明清两朝。《明史志卷》中记述:历城(今济南)南有历山。东有华不注山。有大清河在西北,即济水故道,自寿张县流经县界,东北至利津入海。又小清河,即济之南源,一名泺水,出城西趵突泉,经城北,下流至乐安县入海。
至清朝,“趵突泉”之名已被多数人所认同。《浮生六记》记载:“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凡泉皆从上而下,此独从下而上,亦一奇也。池上有楼,供吕祖像”。《聊斋志异》、《随园诗话》、《老残游记》等都只称其为“趵突泉”。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