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一百六十三年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公元前年,晋景公灭亡潞国,又击退秦国的入侵,有效地遏制了晋国在邲之战以后霸业衰退的态势。在第二年的春天,晋景公再次征讨戎狄,力图进一步稳定晋国的边境。

晋国的中军将荀林父在领兵攻灭潞国之后,就向晋景公提出致仕的请求。荀林父最初出现在史书中,是在公元前年的城濮之战,当时他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扩充晋国的军备,“作三行以御戎狄”,就是为了抗击戎狄,特意新组建了三支步兵,任命荀林父负责统领中行。荀林父先后事奉过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和晋景公五位国君,曾任上军佐、中军佐和中军将,是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

攻灭潞国之后,荀林父觉得自己多少也算是挽回了一些邲之战的过失,加上年事已高,就向晋景公提交了辞呈。致仕的第二年,荀林父便因病去世了。

荀林父离任后,上军将士会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新的中军将;上军佐郤克递升为上军将。

公元前年春,晋景公命令新任中军将士会率领晋军讨伐赤狄部落。《左传·宣公十六年》记载:“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预在此注疏说:“甲氏、留吁,赤狄别种。”甲氏的活动范围在如今的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一带,留吁居住在现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南。

士会伐灭了赤狄部落,稳定了晋国东部的边境,晋景公便派他前往周王室,向天子周定王进献俘获的赤狄俘虏。

运气也在此时落在晋国头上。在前一年征讨潞国的时候,王城洛邑发生了一场动乱。王孙苏和周王室的卿士召氏、毛氏争权夺利,矛盾越演愈烈,王孙苏派王子捷杀死了召公和毛伯,洛邑城中一片混乱。转过年的夏天,洛邑的王宫突发大火。《左传》记录这件事的时候,特意指出是“人火”:“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并接着解释道:“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天火称为“灾”,人为的火才称为“火”,所以这次王宫失火,应该是有人蓄意纵火。究竟纵火者是谁,《左传》没有记载,但是,在这年秋天,周王室又发生了动乱,召氏、毛氏的族人向王孙苏发起了复仇攻击,王孙苏逃亡到了晋国。这对于晋景公来说,是个提振晋国声势的好机会。

晋景公首先护送王孙苏返回成周洛邑,并帮助他官复原职,重新担任了王室的卿士。接着,在这一年的冬天,晋景公又派中军将、太傅士会前往洛邑,代表晋景公调解王室诸位大臣之间的矛盾。

周定王亲自设宴款待了士会,宴会由王室大夫原襄公主持。在宴席上,周定王命人为士会奉上了“殽烝”。

士会挺可爱的。他虽然身为晋国的最高官员,但是并不懂得这些王室礼仪,于是悄悄向原襄公虚心请教:“我只听说过‘全烝’和‘房烝’,这个‘殽烝’是什么礼仪啊?”

在举行祭祀庆典或宴会时,将牲畜置于容器上,称为“烝”。如果是一整只牲畜,称为“全烝”,半只牲畜称为“房烝”。牲畜个头都很大,整只或半只都很难烹熟,因此无论是“全烝”还是“房烝”都只能看不能吃。而“殽烝”则是将牲畜宰杀分割后,连骨带肉一起烹熟,既美观又可口。

士会不懂何谓“殽烝”,原襄公就为他解释了一番:“你不知道啊,天子设享礼时,只摆着却不吃的东西叫作‘体荐’;设宴礼时,把肉切成方便食用的块状,叫作‘折俎’。天子宴请诸侯用享礼,宴请卿大夫用宴礼。这是王室的礼仪啊!”

士会听了,恍然大悟。他为自己的一知半解感到很惭愧,回到晋国之后,就命人四处搜集周王室的典籍,用这些典籍来修订、完善晋国的法律制度。

晋景公争霸的下一个举措,就是拉拢齐国。

齐国是最早的春秋霸主,晋国后来奋起直追,成为了新的霸主。齐国当然不甘心屈居人后,所以这些年一直处于晋国联盟的边缘,而且楚庄王取得邲之战胜利之后,齐国与楚国的关系比较友好。晋景公不能坐视齐国成为楚国的盟友,因此在公元前年的春天,他派郤克携带厚礼,先出使鲁国,再出使齐国。

鲁国国君鲁宣公是在齐惠公的默许之下才成功篡位的,他当上国君之后,一直对齐惠公非常恭谨,按时到齐都临淄朝觐。齐惠公去世、齐顷公即位后,鲁宣公仍旧遵循旧例,按期派人前往临淄拜见。郤克完成了在鲁国的外交任务后,准备动身前往齐国,鲁宣公就派上卿季文子与郤克一起去齐国。他们俩在齐国的边境又遇到了卫国上卿孙良夫和曹国大夫公子首,这两个人也是到齐国进行外交访问的,于是四个人就结伴来到临淄,一起求见齐顷公。

晋、鲁、卫、曹四个国家的重臣一同来访,这本来是齐国与四国交好的大好机会,没想到这四个人在齐国遭遇了非常不愉快的经历,这个经历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