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四十七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后寿终正寝,临死前,他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进行了一番运作。

史书上有记载的鲁庄公子嗣有四个人:一个是他的真爱孟任所生的公子般,这个孩子随手鲁庄公喜爱;一个是随夫人哀姜一同嫁到鲁国的媵妾叔姜所生的公子启;一个是妾室须句国公主成风所生的公子遂;还有一个母亲姓名不详的公子申。庄公的夫人哀姜没有诞下子嗣,所以鲁庄公的所有子女都是庶出。鲁国以周礼治国,这几个庶出的子女都没有继承权,国君之位应该传给鲁庄公的二弟庆父。

自从鲁桓公被齐襄公害死,庆父就对齐国满怀仇恨,多次敦促鲁庄公找机会攻打齐国。鲁国内部对齐国的态度也分为两派,一派亲齐,一派反齐,庆父可以说是反齐派的领袖人物。鲁庄公一方面出于私心,想把国君之位传给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公子般,另一方面也不愿鲁国与强大的齐国针锋相对,所以决定传位公子般。

鲁庄公想在临死之前为儿子扫清道路,并为他安排好助力。于是,他先把自己的三弟叔牙召唤到病榻前,问道:“我死以后,国君之位由谁来继承呢?”叔牙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庆父啦!按规矩就应该由他继位,而且庆父也很有才能啊!”鲁庄公听完叔牙的话,没有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

紧接着,他又传召自己的同母兄弟、四弟季友。鲁庄公把同样的问题又向季友询问,季友一听就明白了大哥的心思,当即跪伏在地,向庄公施以大礼,表示自己将誓死效忠公子般。

鲁庄公于是交待季友去除掉叔牙。

季友派人送信给叔牙,约他在鍼巫的家中见面。鍼巫是当时鲁国的巫医。二人相见之后,季友递给叔牙一杯酒,对他说:“把这杯酒喝了吧!喝下它,你的后代会继续享受宗室贵族的待遇;如果不喝,你和你的家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叔牙明白自己站错了队,被鲁庄公认定为庆父的同党。他只得喝了毒酒。在回家途中,叔牙毒发身亡。

叔牙的死讯传到庆父的耳中,他意识到鲁庄公不但不打算将君位传给自己,而且对自己起了戒心,并已经着手铲除有可能支持自己的势力。庆父也开始为将来打算,做出了一些安排。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春秋》特别郑重地记载了鲁庄公的离世:“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路寝就是正寝。如此特意书写,是因为鲁庄公是鲁国自鲁隐公以来第一位正常死亡的国君,实在太不容易,简直可喜可贺。

鲁庄公去世后,季友把庆父晾在一边,根本不和他商量,直接拥立公子般为国君。按照周礼,诸侯去世要停灵五个月再下葬。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继任的国君不能住在宫中,只能居于宫外,称为“五月居庐”。

季友担心庆父趁机作祟,就安排公子般住在外公党氏家中。党氏是鲁国的大贵族,这个安排应该说是十分稳妥。没想到庆父并没有派自己的人行刺,而是找了一个叫荦的马夫,指使他去刺杀公子般。

庆父之所以能够指派他,是因为这个荦和公子般有旧仇。

曾经有一次,鲁国要举行雩祭。雩祭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在正式典礼之前,先在梁氏的家中进行演习,公子般就带了自己的妹妹前去观看。荦见到公子般的妹妹,不知道她是公主,就用言语调戏了她。公子般知道后,勃然大怒,命人制住荦,用皮鞭狠狠地抽了他一顿。为此鲁庄公还交到了公子般一番,告诫他说:“荦是个大力士,能把沉重的车盖扔过曲阜城内的一座门。你与其责打他,还不如将他杀了。打他,他会心生怨恨,以后很可能报复。只有杀了他,才能杜绝后患。”

果然不出鲁庄公所料,庄公去世仅仅两个月,庆父便指使荦去刺杀公子般,荦偷偷潜入党氏家中,将公子般杀死。由于公子般并没有正式登基成为国君,所以史书上称他为“鲁君子般”。

季友虽然曾经承诺要“誓死效忠公子般”,但是他一来没有抢先下手杀掉庆父,二来没有防范住庆父策划的行刺,他的政治斗争素养似乎并没有鲁庄公期望的那么高。季友见庆父行事狠辣,赶紧逃奔陈国。庆父将庄公的另一个庶子公子启立为国君,史称鲁闵公。庆父掌握了鲁国的大权。

鲁闵公虽然年幼,但也知道庆父有不臣之心,自己身边必须有可靠的人来辅佐。公元前661年的秋天,鲁闵公与齐桓公在落姑会盟,闵公趁机请齐桓公帮忙,让季友回鲁国,齐桓公自然希望鲁国的国君亲近齐国,所以答应了闵公的请求。很快,季友就从陈国回到了鲁国。

这一年的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前往鲁国,名义上是对鲁国的祸难表示慰问,实际上则是考察一下鲁国的内乱有没有平息,或者是不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仲孙湫回国后向齐桓公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只要庆父活着,鲁国就不可能太平。齐桓公于是问道:“怎么除掉庆父呢?”仲孙湫答道:“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这句话是化用了当初郑庄公说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仲孙湫劝齐桓公不要介入鲁国的事务,让庆父自己作去,早晚他会把自己作死。

齐桓公的问题还没问完:“我们能趁机出兵灭了鲁国吗?”从这句提问就可以看出,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只是权衡利弊之后采取的策略,如果有机会,他还是会吞并其它国家。

仲孙湫说:“不行啊!鲁国以周礼治国,他们保存着礼乐制度。周礼是立国的根本,鲁国不抛弃周礼,我们不能轻举妄动。您应该竭力安定鲁难,亲近遵守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样才是称霸的正理。”

上面的这一段问答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乱,霸王之器也。”

一年之后,鲁闵公被杀害。齐桓公应该是万万没有料到,参与谋杀鲁闵公的人里面有哀姜。

原来,鲁庄公死后,哀姜和庆父私通。之后,为了帮助庆父登上国君之位,哀姜不顾鲁闵公是自己的陪嫁姐妹叔姜的儿子,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和庆父联手策划杀死闵公。

《左传》记载,鲁闵公的师傅看中了大夫卜齮的土地,仗着自己有国君撑腰,把地抢了过来。鲁闵公果然向着自己的老师,没有惩戒这种霸道行为。卜齮为此怀恨在心,庆父正是利用了他的怨恨情绪,安排他的夜晚潜入宫中,刺杀了鲁闵公。

要说哀姜这个人也实在是头脑不清楚。齐国需要的是一个亲近自己鲁君,鲁闵公有齐国血统,虽然年幼,但是在同样亲齐的季友的协助下,渐渐地也能让齐国的内政安定。齐桓公太需要齐国的四邻都与齐国站在一条战线上,这样他将来举兵伐楚的时候,才能放心。如果让庆父作鲁国国君,他势必会把齐国当成敌人,那时齐桓公别说远征楚国了,恐怕得整天防着鲁国。哀姜根本不懂齐国和鲁国同盟的重要性,她的政治才能比起她的姑姑文姜实在是相差太远。

季友见势不妙,再次出逃。这次,他带上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一方面,他必须保住一个继承人,另一方面,仲孙湫曾经见过公子申,认为他很有才能。

庆父接连两次弑君,而且还和哀姜私通,鲁国的臣民们终于忍无可忍,联合起来针对庆父,庆父和哀姜只得逃出齐国。

庆父逃到了莒国,哀姜逃到了邾国。莒国在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就大力帮助过他,而且莒国和鲁国的关系也不错;邾国则是齐桓公的同盟中最坚定的支持者。真是搞不清庆父和哀姜为什么不往别处跑,单单选了这么两个国家。

季友奉公子申回到鲁国,拥立他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季友又贿赂莒国,请求他们将庆父押送回鲁国,莒国答应了。庆父知道自己罪无可恕,在回国的途中自杀身亡。

齐桓公得知哀姜去了邾国,直接派人过去杀了她,将她的尸体运回鲁国。

这样,历时两年的鲁国内乱终于平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