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在聊天,甲说:“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乙问:“究竟是春天还是秋天啊?”甲没理他,接着说:“有这么几个诸侯……”乙又问:“那究竟是猪还是猴啊?”
这是一个小笑话,博君一笑。但是我想很多朋友也都有一文,为什么大家将这段时期的历史叫做春秋而不是叫冬夏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春秋的概念
大家都听过这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现在经过考古发现证明,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西周确实是被犬戎给揍了一顿,而且逼迫着后来的周王室迁都。在周平王时期,周平王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镐京,转而迁移到了新的都城东都洛邑。自此西周便成为了东周。
我们所说的春秋时代,正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邑那一年(公元前年)到周敬王卒的一年(公元前年)。
在春秋时代出现的霸主,我们熟悉的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人,我们后世给他们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做春秋五霸。
以上便是春秋的时间概念以及其中出现的几个比较著名的人物。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时代为什么叫春秋。
二、学术界的解释
为了解释春秋一词,我觉得自然不能信口开河,我就找了基本市面上比较好的中国通史书来看一下大家们都是如何解释春秋的。
书一:《中国通史:从中国先祖到春秋战国》
这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官方意见,可信度比较高,编纂得也比较用心。在里面对于春秋这个说法的解释是这样的:
“春秋本是周代列国国史的通称。由于秦始皇焚灭各国史书,到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已经失传,仅存有鲁国的国史《春秋》。《春秋》到汉代为‘五经’,成为皇朝的经典。正是因为‘春秋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它又基本上和另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相始终,后人便把这一时期成为‘春秋’。”
书二:《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
这本书的内容源自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当时中国各个断代史最有名的权威专家学者所编写的,比较用心,可信度也比较高。其中对于春秋的解释是这样的:
“春秋指公元前年周平王动迁洛邑到公元前年周敬王卒的中国历史时期,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有人也将它称为东周。”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人不管它叫东周而多采用春秋的说法呢?
三、总结梳理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上面的说法,春秋的来历一是源自鲁国的史书《春秋》,二是因为儒家对于它的抬高,因此春秋取代了东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词。
原因一:史书《春秋》
鲁国史官当时编写史书,记录各国的大事,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录,按照我们现在人的说法,这叫做“编年体”。因为一年之中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因此便将这本书叫做了《春秋》。
《春秋》这本书其实也叫做《麟经》,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曾经说“绝笔获麟”。就是说在《春秋》一书曾经被孔子所修订,在快成书的时候,人们捕捉到了一只快要死去的麒麟,之后孔子便停笔。因此此书也被称为《麟经》。
春秋这本书的年代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年)的历史,我们可见与我们今天对于春秋时代的划分大体类似。
因为年代类似加上史书影响,因此春秋便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言词。
原因二:儒家的拔高
我们看这个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在表的划分上对当时年代的划分并没有用“春秋年表”或者是“战国年表”,取而代之的是《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这就说明在司马迁的年代,人们尚且是不用春秋战国的时代划分方式的。
而在司马迁同时代,出现了一件事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被无限拔高。随着儒家地位的水涨船高,儒家传世经典的地位也随着水涨船高,其中《春秋》便是其中一本。
《春秋》之火,带动了春秋年代的火;正如《战国策》让那个时期变成了战国一样。就这样,那段历史便被人称为了“春秋”了。
文:日航通鉴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