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为什么四霸皆是公,而楚独称楚庄王

回谈到春秋,最让人关心的莫过于春秋五霸。

各类史学家和学者认为,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个人,五者地位和才能并不是等同的。

其中,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两位最无可争议的霸主,而秦、楚虽然被其他中原国家所鄙夷,但不可否认的是,秦穆公和楚庄王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宋襄公却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他以仁义著名,却有不少人觉得他的仁义乃是虚伪而作,在国力上也没有称霸的实力。

但事实也并非如此,倘若楚国不依靠蛮力欺负礼让的宋襄公,宋国又怎么能被晋文公一举击败呢?

说到底,还是楚国野蛮罢。

那么,为什么楚庄王会和其他四霸不一样,自称为王,还欺负礼让的宋襄公呢?

楚国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相比与其他西周的封国,楚国从性质就很不一样。

楚国并非是西周分封的,而是由一个部落壮大而来。

楚国先祖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带着楚国子民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

但由于后来下一任君主周武王有图南之心,被楚人察觉之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躲在荒野之地。

周成王在位时期,他的叔叔周公躲避祸乱到楚人之地,楚人将他当作上宾对待,于是回朝之后,就和周成王诉说其优待。

成王就封熊丽的孙子熊绎为楚国国君,国号荆,立都丹阳。

楚君曾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可以知道,其实楚国最开始和齐晋都是由周王室一样分封的国家,并且和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一起为康王干事,说明楚国最开始并非是蛮夷之国。

那为什么后来,楚君又曰:

“我蛮夷也。

既然楚国是出生华夏,为何自称蛮夷?

这就要回到楚国最开始受封的时候了,周王室根据亲戚关系来分封,而这楚国相较于齐晋鲁的叔叔舅舅关系,在周朝的宗族体系下,自然不占优势。

周王室把好的地封给了关系近的亲戚之后,就只剩下那些荒凉之地可以分封了。

周成王的时候就实行了:

“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

于是楚国就得到了那块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楚地。

楚人立国之后,最初还是尽职尽责的,就像中原的诸侯一样,按时述职进贡。

熊绎带着各种地方特产,翻山越岭、风尘仆仆是献给周天子,还和鲜卑的首领“守燎”,却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盟会。(其中很多人不知道,楚国这位贤明国君熊绎对楚国做出的功绩是不可计量的,可以说没有熊绎带领着楚国筚路蓝缕地开荒僻野,就没有后来楚国的强盛。)

其余诸侯国都对这个边远国家抱有轻视之心,连周王室也没有想要再多给些目光给它。

这下楚国就不满了,他们也是分封的,我也是分封的,凭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楚国并非最初就对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有不满,甚至说在后来楚国的扩张下,也是其中更小的诸侯国才是最先开始不安分的。

楚国不断扩张,因为地远中原,其中的蛮夷成分就越来多,熊绎的后代熊渠自称“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也成为楚国人的一大精神支柱,让其在后来迸发出璀璨而具有巨大生命力的荆楚文明。

这就是楚国的不一样之处了,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会对楚国表示鄙夷态度的源头。

后来楚国传位到熊通这一代,就认为自己先祖尽职尽责为周文王奉事,希望周天子能给他更高级的爵位,但却被周天子拒绝了。

于是熊通怒道:

“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熊通觉得,你让我收服蛮夷了,我也收服了,如今我想有一个高一点的爵位你都不愿意给?

既然你不给,那我就自立为王。

才有了楚王之称。

楚人伍子胥为什么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打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的太傅,负责教导楚国太子建。

当时伍奢为太子太师,而另一个宠臣费无极为太子少师。

太子建尊重伍奢而嫌恶费无极,于是费无极就对他们抱有厌恨。

后来找到机会,费无极在楚平王耳边说两人坏话,诬陷太子建,还对楚王说:

伍奢的两个儿子都是极其有才干的人,如果不杀掉就会成为楚国的祸患。

于是楚王就派使者去召伍奢的儿子,如果不来就把伍奢杀了。

大儿子伍尚认为,要去,去了就能救父亲一命。

小儿子伍子胥认为,不要去,去了谁也活不了。

于是伍尚去了,连同父亲伍奢被杀掉。

伍子胥逃到吴国,当时吴王僚刚上位,公子光当将军,吴国和楚国因为边城问题而交战。

看到已经打过一战的太子光凯旋而归,伍子胥劝说吴王可以继续攻打,定能拿下楚国。

而太子光则认为,他劝说吴王不过是想公报私仇,两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又怎么能顺了他的意?

伍子胥知道自己多说无益,毕竟也不是他们吴国的人,于是就退出朝廷和太子建的儿子一起干起了农活。

后来楚平王病死,太子建儿子轸称王,即楚昭王。

吴王僚趁楚平王死了,就派两个公子袭击楚国,楚国则派兵切断吴兵后路,使得吴兵进退两难。

此时公子光伺机而动行刺吴王僚,而自立为王,称为吴王阖闾。

此时的阖闾回想到伍子胥当初屡次进献妙计,如今却在田野干活,不免觉得有些可惜。

于是就给伍子胥赐官,并一起商定国策。

派去攻打吴国的公子听说楚王僚已死,就直接向吴国投降了。

三年后,吴王阖闾派兵攻打楚国,夺取舒地,并把投降的两个公子抓了回来。

又过了两年,等士兵都养精蓄锐好了,吴国再次攻打楚国,夺取六地和飅地。

再过了五年后,为了将楚国一网打尽,吴国调动全部兵力,联合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

被一次次打击的楚国此时已经没有过往的强盛,盛气凌人的楚国君主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在吴国攻进郢都之后,就落荒而逃了,逃到了随国。

史记记载: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伍子胥到处寻找楚昭王,却没有找到,于是一气之下,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停下来。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伍子胥鞭尸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