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卫国的很多国君为人古怪,行事荒诞,为《左传》提供了很多笑料,但它的历史却是出奇的长,从康叔封立国到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前后持续了八百余年。
本文以卫宣公为主线,梳理《左传》中与卫国有关的人物关系,但卫国的人物关系之混乱可称《左传》之最,为了能理清楚,只能舍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了。
卫宣公的父亲是卫庄公,卫庄公有三个儿子先后都当过国君,分别是卫桓公、州吁和卫宣公,但不是兄终弟及,而是终兄弟及,即终结了哥哥的性命,然后弟弟来干。
按《左传》的说法,造成后来卫国手足相残局面的原因是卫庄公娇宠庶子,其实这无可厚非,因为他并没有嫡子,虽然卫庄公有很多女人,但夫人庄姜是位“绝代”佳人,用《左传》的话来说就是“美而无子”。
卫庄公中意的继承人显然就是他娇宠的州吁,但庄姜似乎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故《左传》强调“庄姜恶之(州吁)”,然后庄姜将戴妫之子收为己子,让庶子成为了嫡子,这个就是后来被州吁杀死的卫桓公。
卫桓公的母亲戴妫其实是一位媵妾,是给姐姐厉妫做陪嫁的,而厉妫本身就是卫庄公的庶妻,所以卫桓公也是名副其实的庶子,但被庄姜收养后就有了嫡子的身份,也就是说,即便卫庄公喜欢州吁,但经过庄姜的一系列操作后,国君之位就只能传给卫桓公,这即是规则又是实力。
卫桓公的实力来自于厉妫背后的陈国和庄姜背后的齐国,关于庄姜与齐国的关系,《左传》讲得并不清楚,其实可以通过《诗经》来解读。《左传》中说庄姜是东宫得臣的妹妹,这个记载令人颇为费解,有点不清不楚,其实《硕人》里记载得很明白,庄姜既是东宫得臣之妹也是齐侯之女。
《诗经·卫风·硕人》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那么,按时间来推算,这时的齐侯只能是齐庄公,那么东宫得臣其实就是齐庄公之子,所以这里的“东宫”的确是与“太子”有关,但这个太子当得似乎有点长,以至于到死都是太子,后人直接就以东宫为氏了。
这其实也很正常,对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周代人而言,谁有一个在位65年的爹都很难有机会再接班了,那么,齐僖公应该是齐庄公的一个较小的儿子,他的哥哥们都死他爹前面,于是他才有了机会。
州吁杀了卫桓公其实也就意味着他不会善终,尽管当时的卫国还有实力,但他在国内国外都缺乏支持者,尤其是在诸侯间,他杀了卫桓公相当于同时得罪了齐国和陈国,最终他也是死在了陈国人手里。
州吁的死给卫宣公即位创造了机会,卫宣公也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主,他先是迎娶了小妈夷姜,《左传》称之为“烝”,这是卫国的人物关系复杂化的开始。
关于夷姜的出身,《左传》中并未详细交代,但从《左传》中的只言片语的记载来推断,夷姜很可能是庄姜的媵女,媵女通常都是出嫁女子的妹妹或侄女,年纪应该很小,只能算是卫庄公名义上的妾。
“烝”并不是通奸,而是光明正大的娶,所以“烝”之女往往会成为妻,其子还能成为太子,夷姜是一例,晋献公与齐姜生申生亦是一例,这相当于齐国和卫国再一次联姻。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齐僖公要将女儿宣姜嫁给卫宣公和夷姜之子急子,而不是卫宣公了,这其实是要实现两国的三代联姻,但卫宣公这次是真的不按常理出牌,截胡了儿子。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左传·桓公十六年》
前面干过这种事的还有鲁惠公,但鲁国那边并没有因此掀起大的风浪,仅是以鲁隐公被杀而剧终,而卫国这边就不一样了,由此而引发的是卫国无休无止的内乱。
先是宣姜同儿子朔谋害当时的太子急子,但这事被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寿知晓了,于是寿替急子赴死,最奇葩的要数急子,弟弟都死了,他还要赔死,于是哥俩同赴黄泉,寿这也算是白死了,至此,夷姜和宣姜都搭上了一个儿子。
卫宣公死后,朔即位,这就是卫惠公,但急子和公子寿的死得罪了卫宣公的兄弟——公子泄和公子职,于是这两位公子立了自己的兄弟黔牟为君,卫惠公跑回了姥姥家。
骄横的齐襄公当然得替外甥出气了,这其实也是在保障齐国的利益,齐国和卫国彻底闹掰,并于鲁庄公六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讨伐卫国,杀死了公子泄和公子职,黔牟逃至周国,卫惠公复位。
至此,宣姜的儿子剩下卫惠公,而夷姜的儿子留在卫国的只有卫昭伯,这两派的矛盾显然已经势如水火,为了调和两派的矛盾,与妹妹都能打得火热的齐襄公想出来一个奇葩而又极佳的主意——将宣姜和卫昭伯捏合成一对,又来了一次“烝”,而卫昭伯刚开始似乎是很不情愿的样子,不知道卫惠公会作何感想,一个是亲妈,一个是亲哥。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左传·闵公二年》
可后来养大的那五个儿女又作何解释呢?而且两个当了国君,两个当了夫人,其中的许穆夫人还以才情名传千古。
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左传·闵公二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春秋早中期的卫国其实是由宣姜主导的,鲁国是由文姜主导的,而当时的天下诸侯是由齐桓公主导的,他们又都是齐僖公的儿女。
将尝试着梳理春秋早期的宋国的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