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畿服之制增订版

畿服之制,有两种说法:分别出自《尚书》和《国语》,两者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也有些区别,可互为补充。《周语》可信度较高,和春秋三传一样,后人附会掺杂的内容较少,能让我们看到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

《尚书·康诰》说:“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这是说,侯、甸、男邦、采、卫五诸侯和周朝官民,都效力于周新大邑。这里,侯、甸、男、采、卫依次称为五服。《尚书·酒诰》说:“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国语·周语》说:“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侯、卫”即侯、甸、男、邦、卫各级诸侯,其职事是宾服,享是献的意思。

对于《国语·周语》的说法,后世也有作注的,如韦昭注“邦内,谓天子畿内千里之地”。再如《逸周书·职方解》:“乃辩九服之国,方千里曰王圻,其外方五百里为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甸服,又其外方五百传统为甸服,……”这些说法都不足采信。《逸周书·职方解》除了提到畿服之制以外,还提到九州和爵制,从九州之说就能看出其作有多晚,春秋末或战国初之说,与诸子之书无异。畿服之制也同样如此,不能真正反映真实情况。

正如郭沫若所说:“《周官》又分为九畿。国畿方千里,此外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均各方五百里(《夏官·大司马》之职)。这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纸上的规模。周代并没有那样广泛的疆域,而周代彝铭中连畿字都还未见。”对于西周来说,诸侯国分布并不均匀,宗周和成周以西鲜见诸侯,以北以东诸侯和戎狄杂见,以南则为蛮夷之国。以距离区分明显是不对的,古人研究多数较浅,附会成分居多,所以研究时,以原文为主,注解只能为辅,同时还要对注解的真实性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