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穆王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将晋文公、晋襄公时代的中原联盟瓦解大半,使楚国的势力版图恢复到城濮之战以前的规模。
楚穆王自公元前年弑父篡位,在位十二年,于公元前年驾崩。楚穆王在位的前期一直被晋襄公压制,直到最后四年才大展宏图。如果历史给予他更多的时间,也许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过,楚国是幸运的,楚穆王的继承者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关于楚庄王,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成语故事。
话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即位。晋国趁着楚国权力更替期政局不稳,将郑、宋等原本亲楚的中原诸侯国拉拢了过去。
楚庄王对中原的局势毫不在意,每日在宫中观看歌舞、饮酒享乐。大臣们见了,纷纷劝谏楚庄王不要再贪图享乐,但是楚庄王就是不听。他甚至在宫门口竖起告示牌,上面写着:“劝谏者死罪。”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有一个叫伍举的大夫实在看不过去,就对楚庄王说:“大王,有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实在猜不出来,大王您才思敏捷,请您帮我猜一猜。”
楚庄王说:“好啊,猜谜最有趣了!说来听听。”
伍举说:“咱们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羽毛鲜艳,样子神气。可是这只鸟栖在山上整整三年,也不飞翔,也不鸣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吗?”
楚庄王沉思了一会儿,答道:“这只鸟可不一般。它三年不飞,一飞就要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然后,楚庄王对伍举说:“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从此,楚庄王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带领楚国日益强大,成为春秋霸主。
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虽然家喻户晓,但是它最初的版本并不是这样。
我们所熟知的“一鸣惊人”的故事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楚庄王,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威王。《史记》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首创了纪传体的编史方式,而且文学价值极高,但是《史记》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当成正史来看,《刺客列传》、《滑稽列传》等篇章的内容很多就来自野史,可信度并不高。
“一鸣惊人”最早的版本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文是这样的: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干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楚庄王之所以在刚刚即位的时候纵情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并不是他贪图享乐,而是因为当时的楚国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而楚庄王自己势单力薄,除了拥有楚王的头衔外,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势力。他必须分辨清楚哪些大臣是忠于王室的,哪些则是在损害楚国的利益。换句话说,楚庄王即位的最初三年是在韬光养晦,暗中观察。
我们不能因为楚庄王是一代霸主,留下了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成语典故,就主观地认为楚庄王自始至终都狂拽酷炫,他的霸业也是一挥而就,事实上,楚庄王的称霸路很曲折,尤其是在即位之初,极为艰难。
楚庄王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庞大的若敖氏家族。
若敖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第一大家族,其祖先是楚王熊仪,熊仪因为死后被安葬在若敖,因此也被称为楚若敖。楚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位令尹斗伯比就是楚若敖的小儿子,斗伯比以若敖为氏,以自己的封地斗邑为姓,这就是若敖氏中斗氏的由来。楚国的令尹很多出自斗氏,如:斗伯比、斗谷於菟(子文)、斗勃(子上)、斗越椒(子越)、斗般。
若敖氏还有一个分支成氏。成氏也出过好几位令尹,如:成得臣(子玉)、成大心,成嘉。
若敖氏家族在斗伯比时代兴起,在斗谷於菟时代壮大。到了成得臣作为主帅带领楚军参加进行城濮之战的时候,由于楚成王不愿与晋国作战,没有将楚国的主力部队交给他,因此成得臣就以若敖氏的私人武装——若敖六卒作为楚军的中军。若敖六卒中的每一卒都包括三十乘兵车,六卒一共一百八十乘兵车,大约一万三四千士卒。这种规模的军队和中等诸侯国的兵力配置相差无几,成得臣能够随意调动这么多的私兵,难怪他敢不听从楚成王的命令,执意与晋国交战。
成得臣在城濮战败,被迫自杀谢罪。楚成王想趁此机会削弱若敖氏的实力,就任命蔿吕臣继任令尹之位。蔿吕臣在令尹的位置上只坐了一年,处处受到若敖氏家族的掣肘,最后郁郁而终,令尹的职位又回到了若敖氏手中,这次担任令尹的是斗勃。
斗勃作了四年令尹,因为曾经劝谏楚成王不要立商臣为太子,遭到后来成为楚穆王的商臣陷害。楚成王不加分辨地处死了斗勃,恐怕其中也有很大的成分是因为斗勃出自若敖氏。
楚成王处死了斗勃,然而令尹之位仍旧掌握在若敖氏手中。接替斗勃的是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成大心做了整整十年令尹后病逝,这个位置传给了他的弟弟成嘉。
在成大心执政期间,出身若敖氏的斗宜申因为不满楚穆王对自己不够重用,就勾结子家一同谋反作乱,妄图杀死楚穆王。他们的阴谋被楚穆王事先知晓,楚穆王先下手为强,处死了斗宜申和子家。
斗宜申被处死,对若敖氏家族的影响应该并不大,成大心仍旧担任令尹,之后他的弟弟成嘉继任令尹,直到公元前年。成嘉之后的令尹仍旧出自若敖氏家族,他就是斗谷於菟的儿子斗般。
斗伯比在史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公元前年,他跟随楚武王讨伐随国。斗般担任令尹一直到公元前年。在这把九十年的时间里,楚国权臣的最高职位基本上都掌握在若敖氏家族手中,这个家族简直称得上是楚国的巨无霸。
楚庄王即位时年仅十七岁,令尹成嘉独断专权,而年轻的国君根基浅薄,缺乏实力。这就是楚庄王用三年时间韬光养晦、隐忍不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