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字告诉你为何人们常说春秋微言大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206/82899.html

《春秋》以鲁隐公元年开篇,这一年发生了六七件重要的事情,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原文是这样的: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里面的一句话,成了我们后世一片必学古文的名字。短短六个字,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意。

《郑伯克段于鄢》这片文章都学过,讲的是郑庄公的母亲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并为共叔段要了一个很不错的封地——京。共叔段得到京邑并不满足,又强占了西部和北部的两座边境两座城。大臣劝庄公赶紧管管,庄公却放任不管,还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共叔段有粮有人之后就想着偷袭首都,他的母亲会偷偷帮他打开城门,然而这件事被庄公提前知道了,于是命手下带人把共叔段给干掉了。接着他又把自己的母亲囚禁在颖地,还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相当于在说:“我死之前是不想见你了。”

《春秋》为什么不写“郑公败弟于鄢”或者“太叔出奔共”?

称庄公为“郑伯”,是在讥讽他没有哥哥的样子,弟弟犯错了当哥哥的应该耐心教导,把他引上正途才对,庄公没这么做,说明早就有了除掉自己亲弟弟的想法了,只等一个机会。

不写“弟”是因为共叔段没有当

弟弟的样子,总想着抢夺哥哥的东西,这是对共叔段的批判。

用“克”,说明兄弟相争,就像两个国家打仗一样势不两立。

没有写“出奔”,也是在谴责庄公。

字字句句都是批判,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

《郑伯克段于鄢》也是整个春秋时代的缩影,春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