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庸读《吕》札记27下——)
读《吕氏春秋古乐》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殷汤即位,夏为无道
原文: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大意:商汤即位时,夏桀无道,残暴虐待万民,侵掠诸侯,不遵法度,天下以夏桀为患。商汤于是率领六州讨伐夏桀的罪行。成就了极大的功名,小民得以安宁。商汤乃命令伊尹创作、演奏《大护》、歌唱《晨露》,修习《九招》、《六列》,以展现商汤的善德。周文王居处于岐山,诸侯离开殷商而拥戴文王……武王即位后,以六师讨伐殷商。六师还未赶到,就以精锐兵马在牧野打败了殷商。返回京城,乃向太庙进献俘虏,命周公创作乐曲《大武》。成王即位后,殷商遗民作乱,成王命周公前去讨伐之。殷商的人役使大象,肆虐于东夷。周公便率军驱逐他们直至江南。于是创作乐曲《三象》,以赞美此功德。所以音乐由来源头久远,非一世之创作)。
周注:
殷汤:即成汤,汤,传说为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夏末时,夏桀为君,残暴无道。汤举兵灭掉夏国,建立了商朝,死后被谥为“成汤”。殷,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商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之后,改用的称号。
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由禹的儿子启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侵削:侵犯削夺。
不用轨度:不遵行规范法度。
天下患之:所有的人都以之为患。患之,意动用法,把他视为祸患。
汤:即成汤、殷汤。
六州:指古代“九州”中的六个州。
讨桀:讨伐夏桀。桀,夏朝末代君主,暴虐无道,为成汤所灭。
黔首:下层劳动民众。
伊尹:商初贤相,名“伊”,又名“挚”,“尹”是官名。伊本是成汤妻子的陪嫁奴隶,后助汤伐夏桀,成为商朝大臣。
《大护》:商朝的乐名(班固《白虎通·礼乐》:“汤乐曰《大护》。”《广雅·释乐》作“大頀”。王念孙疏证云:“‘頀’,各本讹作‘护’[周按:“护”字的繁体作“護”。与“頀”字形近],惟影宋本不讹。頀、护古字本通”)。
《晨露》:商汤时乐歌名(《吕氏春秋》高诱注:“《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
修:修炼。
《九招》:乐名(见上引《吕氏春秋》高诱注)。
《六列》:乐名(见上引《吕氏春秋》高诱注)。
见:彰显(见,《广雅》:“示也。”《广韵》:“露也”)。
处岐:居处于岐山。处,居处(处,《广韵》:“留也,息也,定也。”《玉篇》:“居也”)。岐,岐山,周室肇基之地。
去殷三淫而翼文王:离开殷纣而辅佐周文王。去殷,离开殷商。翼,辅佐(《玉篇》:翼,“助也”)。“三淫”二字为本句难解处,高诱等人的故训多解释为殷纣的三桩过错(即剖比干之心、断材士之股和刳孕妇之胎),但此解代入句中,文意、句式、文气皆不顺畅。俞樾曾对此说提出质疑,断言“‘三淫’之文,殆必有误”,指出“吕氏原文,疑当作‘诸侯去殷王受(周按:殷纣之‘纣’,字又作‘受’),而翼文王’。‘王’与‘三’形似易误,‘受’误作‘’,因又误作‘淫’耳。”周按:俞说较高诱等人故训更为合理,因从其说。
锐兵:精锐之兵。
牧野:古代地名。周武王克商纣于此。
荐俘馘(guó)于京太室:进献俘虏于太庙。荐,祭献。俘馘,俘虏。太室,指太庙。
《大武》:周代乐舞名。
成王:武王之子。
践伐:前往讨伐。
服象:役使大象。
《三象》:周代乐舞名。
以嘉其德:以赞美其德(《说文》:嘉,“美也”)。
非独:不只,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