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庸读吕札记5读吕氏春秋重己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克庸读《吕》札记5——)

读《吕氏春秋重己》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一曙

原文: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大意:一朝丢掉它,就终身不可再得到了)。

周注:

一曙:意谓“一朝”。

周按:

曙,《说文》:“晓也”;《玉篇》:“东方明也”。

朝,《说文》:“旦也”,段玉裁注:“旦者,朝也。”

“曙”是个“从日、署声”的形声字,指东方刚见亮儿的时候。“朝”是个“日在草间、月尚未落”的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为左边为“日”处于上、下两个“屮”(同“草”)中间,右边为“月”,以太阳刚露出地面、月亮还未落下会意天刚要亮。“曙”、“朝”二字义近,故“一朝”又称“一曙”。

◎逆、顺

原文: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而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大意:让乌获猛拽牛尾巴,牛尾巴断了乌获力气也用尽了,而牛不可前行,因为这劲是“逆”的。让五尺童仆拉住牛鼻环,而牛撒着欢儿跟着前行,因为这劲是“顺”的)。

周注:

使:令、让。

乌获:人名,战国时人,大力士。

尾绝:尾巴断了(《博雅》:绝,“断也”)。

力勯:力量用尽。勯(dān)同“殚”。《集韵》:勯,“力竭也。”

逆:甲骨文逆字从“辵”/“辶”(表示行走于途中)、从倒置的“大”(大象正面立人形),以主人与来人方向相反而行,会意“迎”——“逆”字本义即相迎,由由此引申有反、倒、相背、不顺等义。

五尺竖子:未成年的童仆。古时尺短,“五尺”,言其身量矮小;竖子,犹言“小子”,多用以称年轻仆人。

引其棬:拉着牛鼻环。引,拉着;棬(juàn)同“桊”,义为牛鼻环(《玉篇》:棬,“拘牛鼻”;《说文》:桊,“牛鼻中环也”)。

恣:纵情任性。

之:动词,前往。

顺:趋于同一方向,与“逆”相反。

周按:《重己》篇中的这段话强调,凡事要想成功必顺势而为,顺势则事半功倍;倘逆势而动,则无论用力再多再大,亦终难成功。

◎适欲

原文: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大意:凡活得长久,是因其活法能顺其长生之道;令其活法与长生之道不顺的,是欲望,因此圣人一定要先做到“适欲”)。

周注:适欲,高诱注:“适,犹‘节’也。”据此,适欲的意思为节制欲望,不使过度。

周按:本篇所谓的“适欲”,与庄子所主张的“无欲”、儒家所鼓吹的“灭人欲”和佛法所倡导的“无欲无求”是有很大不同的。

《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大意:众人同于“无知”,其“德”就不会被背离;同于“无欲”,这就叫保持本色,保持本色就可保有众人固有的民性了)。可见,庄子对保持民众这种“无知”“无欲”的蒙昧状态,是给予了高度肯定的。

儒家学说从早期便具有某些禁欲色彩,至宋明理学,这点竟被发展到了极致,喊出“灭人欲,存天理”的口号,称灭一分人欲方能存一分天理,将“人欲”和“天理”直接对立起来。

释家的佛法亦称“众欲皆空”,要求灭掉七情六欲,提倡“无欲无求”,四大皆空。

而《重己》篇所说的“适欲”,并没有否定“欲”,而是要人们适当地节制“欲”,让自己的这个“欲”处于最合适程度,从而使自己的活法能顺应其长生之道。可见,与道家、儒家、释家相比,《重己》篇的“适欲”说,在对“欲”的看法和态度上,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和更为正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