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最开始不是用来形容越王勾践的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受困于会稽山上,勾践选择屈辱求和,俯首称臣,越国成了吴国的附属国,除此之外,越王勾践为了表达自己对吴王夫差的忠心,主动到吴国宫廷服役三年,过着奴隶般的生活,表面上越王勾践显得颓废不堪,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默默收集情报,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复国,为了不忘记亡国的耻辱,他用“卧薪尝胆”来时刻提醒自己,最后越王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卷土重来灭了吴国,这个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卧薪尝胆”,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么历史上是不是越王真的有“卧薪尝胆”呢?“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时期,那么专门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书主要有《左传》和《国语》,这两本史书都是战国史官根据春秋时代的历史记载编撰的,可信度是很高的。其中《国语》中有《吴语》和《越语》上下共三篇,详细记载了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战争胜败的经过。可是让人疑惑的是,这两本书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记载,那么是不是就说明该故事的虚假性呢?那为什么后世都有这样的传言?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里面不仅记载了先秦的历史,还通过访问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对历史事件记录更加的详尽。《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写道:“越王勾践曾经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这里记录了勾践尝胆的事,而没有卧薪,不过到了东汉,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专门记录吴越两国的史事。不过这两本书并非官方史书,加上掺入很多怪诞离奇的传闻,可信度不高。《吴越春秋》里面的《勾践归园外传》中说道:“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也没有卧薪尝胆之说,跟《史记》记载的一样,可见尝胆是真,卧薪是后人加上去的。那为什么要加上卧薪,那又是谁加的呢?最早出现“卧薪尝胆”一词是在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这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苏轼设想自己是孙权为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提到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这个词最开始并不是用来形容勾践的。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在勾践身上的呢?到了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之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在《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把卧薪尝胆说成是吴王夫差的事情。最早是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中说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从苏轼的孙权“卧薪尝胆”到吕祖谦的吴王夫差再到越王勾践,事情还没有被盖棺定论。勾践卧薪尝胆深入人心是在明朝小说剧本登上了百姓的舞台,为了节目效果,梁辰鱼写传奇剧本《浣砂记》,渲染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二事,从这以后,冯梦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以及清朝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普遍认为勾践“卧薪尝胆”。关于“卧薪”“尝胆”的含义在战国史书中并没有解释,因此这个词最早并不是指代勾践的,后来被加在了勾践身上,也许正是因为勾践的经历恰恰符合了“卧薪尝胆”这个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