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春秋开局之鲁惠公的三个女人

北京正规皮肤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西周时代进入了东周时代。在西周时代,周天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周天子统辖下的各个诸侯国都畏惧周天子强大的军队而不敢有逾礼的行为,否则就会招来周天子的可怕惩罚。历史上齐哀公就被周夷王给烹杀了,而齐国只能把满腔仇恨撒到了搬弄是非的纪国身上。而当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周天子号令天下诸侯的强大武力已经一扫而空了,这时的各地诸侯就把已经成为傀儡的周天子撇到一边了。秦国,鲁国先后以天子的规格祭祀上天,周天子对此也只能视而不见,眼不见心不烦了。虽说礼崩乐坏,但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礼法制度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01鲁惠公的女人

《春秋左传》一开篇就介绍了鲁隐公摄位时的情况,书中记载: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这里记载了鲁惠公的三个女人,分别是孟子,声子和仲子。这三个女人都是宋国人,看来虽然鲁国和宋国打得一塌糊涂,但在联姻上却是毫不含糊的。宋国能一口气先后派出这么多公家女子与鲁国联姻,足可以证明宋鲁两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遭受重创。宋国当时算是大国,鲁国也不弱,他们也算是强强联合了。

02孟子

鲁惠公的第一个妻子是孟子,“子”是宋国公女的姓,“孟”一般是指排行老大。由于孟子先于鲁惠公而死,所以没有给她取谥号。她的死称为“卒”,是因为没有按照鲁国国君夫人的礼制举行葬礼。如果按照国君夫人的规格举行葬礼就会记为“薨”而不是“卒”了。夫人也不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有的,在春秋时期只有周天子,诸侯国君和公侯的妻可以称为夫人,别人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夫人的。

0声子

孟子没有留下子嗣而卒,她的陪嫁女声子就成为了继室。声子的“子”是宋国公女的姓,“声”是谥号,所以声子的名字是不得而知的。这个女人只留下了姓,她生了一个儿子息姑。但声子只是继室,代替死去的孟子管理鲁惠公的后宫,并没有扶正,还是鲁惠公的妾室。她生的儿子息姑是庶子,不是嫡子。所以从礼法上来说,息姑是没有资格成为鲁国国君的,除非鲁惠公没有嫡子。

当然息姑后来成了摄政国君,被称为“鲁隐公”,那是因为鲁惠公的嫡子桓公年纪太小,没有能力行使国君的权力。息姑能力出众,于是奉桓公为太子,自己行使国君的权力,等到桓公长大成人再把国君之位交还给桓公。周朝的礼法制度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息姑不是嫡长子,他只能是一个没有国君名位的国君。

声子作为摄政国君的生母,她死的时候被记为“君氏卒”。虽然她的儿子掌握了国君的权力,但她还是以妾的身份举行葬礼,之所以有“君”字,还是沾了息姑的光。她没能得到那个“薨”字,只能作为鲁惠公的妾室下葬。

04仲子

仲子是宋武公的女儿,她的身世具有传奇色彩。她出生的时候手上带着花纹,形成了“为鲁夫人”的字迹,所以鲁惠公的夫人孟子过世后,就迎娶了仲子为夫人。仲子最初是要嫁给息姑的,但被息姑的父亲鲁惠公截了胡,成为了息姑的嫡母。仲子的“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子”是姓。仲子生了桓公,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

鲁惠公离世的时候,桓公年纪太小,所以息姑摄政。仲子死的时候,被记为“夫人子氏薨”。仲子是以国君正妻夫人的规格举行的葬礼,能得到一个“薨”字也是很不容易的。她的儿子桓公将来会是鲁国的国君,虽然桓公本人的能力不是很出众,但他生了一堆本事不错的儿子,以后鲁国政坛上的风风雨雨都是围绕着他的儿子们展开的。

05尾声

春秋时期礼乐开始崩坏,但旧有的礼法还是很顽固的,许许多多的礼法制度还是顽强地生存着。礼法对于女人的束缚,对于国家的运行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史官们会严格地记录发生的大事,他们逐字逐字地斟酌,使用最合适的字记录那些人的生死,那些人的行为,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于礼法制度的坚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