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为官必学曾国藩,千古智谋一奇人。”
所以后世人,想要汲取官场智慧,学习为人处世都要向他看齐。
但有一点你可知,曾国藩这一身文韬武略,离不开一位启蒙老师——《智囊全集》。
曾国藩公务繁忙,可再忙,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反复品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入仕以及处世之道。最终成为了“千古一完人”。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01管仲病榻规劝齐恒公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他道:“您生病了,还有什么话教导我吗?”管仲回答说:“希望君主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
齐桓公说:“易牙把他的儿子都烹了,以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难道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易牙连他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大王呢?”
齐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以来侍奉我,难道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答道:“没有人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这是人之常情。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大王呢?”
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去病除灾,难道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说:“生死有命,灾病无常,大王不听任命运,固守其本来的常道,而只是依赖常之巫,那么他将因此而骄横跋扈,无所不为。”
齐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服侍我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父亲死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回去哭丧,难道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他连他的父亲都不爱,还能爱大王吗?”齐桓公说:“好吧。”
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把这些人都驱逐走了。可是不久,齐桓公就觉得饭不香甜,起居不舒服,病魔缠身了,并且,宫中的治理松散了,朝中的秩序也不稳了。
这样过了三年,齐桓公说:“管仲是不是太过分了?”于是又把那四个人都召回了宫里。第二年,齐桓公病了,就是常之巫从中捣的鬼。他从宫中出来对人说:“桓公将在某月某日死。”
易牙、竖刁、常之巫他们相互勾结,一起作乱,他们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同外界的联系,齐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没人给他。
卫公子启方带着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齐桓公听说他们叛乱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流着泪后悔说:“唉!管仲的见识真是很深远啊!”
02依附权势后的下场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
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司空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衙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却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刷以往,就像用酒解醉一样。愿陛下能够趁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葆福禄。”
最后,窦宪果然因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
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
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上奏的事议论道:“《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
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摒弃,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诏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
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限制他们的权势,揭破他们的阴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奏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传递奏章的人先打开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
魏相向恩平侯建议去掉副封,以防止密奏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奏后十分称赞,并下诏封魏相为给事中,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
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03先人智慧,学以致用
《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是十邵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读书获智,重在读懂、读通。
由浅入深讲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原文和解读相辅相成,将智慧吃透、理通,熔炼于心,用于现实。
#冯梦龙语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