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这么多诸侯国,为何只有春秋这部

华夏民族拥有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中最伟大的史学编著传统,没有之一,两千多年毫不间断的历史记录是让中国人自豪的文明奇迹,这一点也得到了当代各国史学界的公认。早在夏商周三代王朝时期,朝廷就设置了专门的史官,用来记录君主的言行和国家大事。早期的史官一般是由负责祭祀的巫师祭司之类人物兼任的,因为当时的文字只掌握在他们和极少数王室贵族手中。一直到了西周末年犬戎入侵、王都被毁,大量珍贵的早期史料都因此湮灭于战火之中,不过文字和著史的传统却因此从王室的垄断中解脱出来,流传到了诸夏各诸侯国。

也就是说,从东周早期开始,像当时的晋国、齐国、鲁国等强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史官,并开始编著自己的国史。整个春秋时代是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大学者们倡导有教无类,进一步的让文字和学术从高层贵族向普通士人阶层扩散,所以到了春秋后期,连楚国甚至吴国、越国那样的南方蛮夷之国以有了记录历史的史官设置。之后的战国更不用说了,不仅有了官方编著的史书,甚至私人著史的情况也开始有了出现。

不过可惜的是,无论春秋还是战国时各大诸侯国编著的史书基本都已失传,唯一相对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这一时期诸侯国史书只有一部《春秋》,其他像《左传》这样的作品都只能算对春秋的深度解读,这是什么原因呢?前文已经说过,春秋战国时的史书基本上是各诸侯国官方编著整理,其中很多关于君主和朝臣的言行记录更是不便于广泛流传,而是藏在宫廷中秘而不宣,一般的民间士人是无缘得见的,在此时频繁的战争中特别是战国后期的战乱中,很多官方史书遭受了劫难,而秦朝统一后收藏的各国史书在秦末战乱中也被荡涤一空。

秦始皇和李斯主导的焚书运动也对早期史书的保存造成了影响,虽然这应该没有汉儒们说的那样夸张。而《春秋》的情况则不同,此书据说经过了孔子本人的编辑整理,作为他讲解自己学术见解的一大文字载体,在战国早期就已经流传到各国民间,并且有很多学者的注解诠释。现代一般认为《春秋》原本是鲁国官修的史书,但可能不是其宫廷中最原始的版本,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在战国时经过某些诸侯国的有意篡改,但不管怎么说,因为这部经典在战国时传播过广,所以到汉代不仅其原文得到相对完整的保留,还有很多早期注解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各国官方原始史料的价值在著名的《竹书纪年》的发现中得到了揭示,西晋从魏国国君陵墓中找到的这些竹简为后世展露了很多历史秘辛,其学术价值无可估量,不过此书后来也已大部失传。在近代中国田野考古事业发展以来,也曾出土过大量先秦竹简,不过像魏国国君这样完整的官方史书还从未被发现,如果还能找到战国甚至更早的官方史书竹简,那其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推动作用将是更加激动人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