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严冬过去,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要禁火寒食,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途中有“割股奉君”的义举,功高盖世。重耳重返晋国,称霸中原,尊为晋文公。他分赏重臣,却得知介子推携母归山,寻至绵山,见介子推心切,无奈之下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与其母双双抱树而死。晋文公追悔莫及,将绵山更名为介山,并将烧剩下的柏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上,口中不停地念叨:“足下”。“足下”一词而生。后来民间为纪念介子推功高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在其祭日禁烟火、吃冷食,称为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两千年来盛传不衰。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介休绵山,古称绵上山或绵上。绵山是太岳山支脉,海拔高度为多米,因山势绵延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振。绵山是一座集活山活水、真神真佛、名人名胜于一身的灵山。自然秀水中散落着许多人文景观:有宏伟道观大罗宫、有势如卧龙的绝壁、天桥古栈道、有能容纳余间殿宇的抱腹岩、有国内罕见的百龙壁、有千回百转、飞流激荡的五龙瀑、水帘洞、水涛沟等等……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龙脊岭,这里有一组雕塑《介子推母子塑像》,它是用白石英砂烧铸而成,像高9.9米,该像造型古朴典雅、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介子推母子的气质和神韵。“忠孝清烈”四个字是对介子推崇高人品的精炼概括,也是我国“四海寒食,千古为一人”的寒食节习俗形成的本源。亲爱的读者们绵山还有一个高大的建筑是大罗宫,分13层,高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逐层供奉道教最高尊神直到民间信仰的一般神仙,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其中:第八层众妙堂,是彩塑艺术之宫,历代彩塑最多的成列馆。有唐、宋、元、明各个时期多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佛神像,被文物专家称为中国历史文化之瑰宝。第九层崇贤堂,“介休三贤”介子推、郭泰、文彦博的画像和介绍。第十层讲经堂,正中为太上老君大铜像,慈祥端庄、矍铄有神;堂内有赵朴初、董寿平大师等百位名家题写的块《道德经》木刻全文,选材考究、刻工娴熟、堪称一绝。第十一层混沌店内,供奉道教最高尊神——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三无天尊)。第十二层群仙殿内,七尊木雕以及借鉴山西芮城永乐宫明代壁画风格绘制的平米《群仙朝元图》,很是值得欣赏一番。接下来是绝壁天桥景区,这里有老子李耳即太上老君的道场——天桥洞神宫。神宫门额上“道德自然”四个大字赫然入目,揭示了道家学说精妙精髓的妙谛。大家请看,神洞上方的悬崖峭壁上架设的那条蜿蜒、穿云破雾、形如游龙长约余米的长空栈道,那是高空俯视山谷美景的绝佳之地。因其高悬半空,所以称之为“天桥”。
绵山的又一奇绝景象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抱腹岩飞人挂铃。绵山自古就有许愿挂铃,还愿挂铃的习俗。挂铃者先攀上檐顶,再用绳子把腰系住,下至半山腰。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荡入洞中,寻找用铁钩钩住岩洞上的洞,固定好身体,打进楔子系好铃铛,然后顺利返回岩下,此情此景莫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而叹为观止。
绵山的钟灵毓秀还与灵泉飞瀑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就去水涛仙沟看一下著名的玉龙飞瀑,大家请看,这落差高达9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颇具“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韵。更为奇特的是在距地面5米之处折成一道宽阔的水帘幕墙,隔着朦胧的水帘可以隐约看到瀑布后的水帘洞,此洞可容纳三四十人,洞口为水幕遮盖,周围布满各种山花野果,宛如一处美猴聚居的花果圣地。请您细心感受,留心体会那种情趣盎然的感受。有一副对联精辟的概括了绵山文胜,推荐给大家,“飞瀑吐玉,齐歌儒道佛文化精髓;翠岭横空,共颂子颂翁傲骨侠风”您不妨细细品味。小编说的绵山之旅呢,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要想真真读懂绵山、领会绵山,还得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慢慢品味,希望大家能够去绵山亲自观赏,相信那时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