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同属周朝,它们有什么区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春秋”、“战国”的说法,其实跟《春秋》和《战国策》两部史书有关。

由于《春秋》所录史实的时间跨度大致符合一个独立的历史发展时期,史家便以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称谓。司马迁为了叙事方便,在《史记》中把春秋的起止时间定为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周平王元年、公元前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年),总共年。

三晋分家之后,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割据对峙局面,彼此征伐、互相混战。

当时的人们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辑的《战国策》问世,人们便以“战国”一词来指称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与春秋相衔接,战国时期开始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年,即《史记》中《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年。

补充一句,关于春秋战国的起始年限,不同史家,有不同分法,且各种分法都各有道理,上面提到的,只是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

我们知道,按照传统历史的说法,从夏朝到西周为奴隶社会,从秦朝到清朝为封建社会,则中间夹着的东周就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期,那么,同属东周的春秋和战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整个时期都是过渡期,那么前期和末期肯定有巨大的不同。

首先是国家形态。

西周的国家形态是众多野邑拱护一个国都;秦朝的国家形态是郡县制。

那么,作为过渡时期的东周,其前期(即春秋时期)要是宗亲封建,有县、士大夫封邑;后期(战国时期)出现了地主封建,形成了郡县制。

因此,国界线的有无,便成了一大区分点。

春秋时期不存在明确的国界线;战国时期有了国界线,国界线上会据关驻城,有驻军,有防御体系。

其次是尊王态度。

春秋五霸的“霸”通“伯”,意思是“老大”。

“争霸”其实是争当“老大”,所追求的是“执牛耳”,把不服自己的小弟打服,不存在谁消灭谁的想法,大家都尊重周王室,其中最牛的“五霸”只是称“公”,次一点的称“侯”。

战国七雄的“雄”却是一争雄长、一决雌雄,互相兼并,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楚、魏、齐、秦、赵、燕,甚至宋国,先后称王,有“问鼎”之心。

再次是官僚、教育及军事制度。

春秋时期的官职是氏族固定传承,接受教育和当兵打仗属于贵族阶层的权利的义务。奴隶和平民没有当官的可能,没有资格接受文化教育,也不允许参与打仗——春秋时期的打仗是一件很高雅的竞技“游戏”;而到了战国,封地和官职不再世袭,学术上百家争鸣,布衣将相一抓一大把,战争已经演变成消灭它国和扩张自己领土的手段,血腥、残忍,常常是白骨盈野,流血漂橹。

最后,特别要说的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方方面面。到了东周,孔子常常悲叹“礼崩乐坏”,但是,以后人的眼光看,“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即相对来说,春秋时期各诸侯还是尊礼重信的,而到了战国时期,尔虞我诈,彼此恨不得吃了对方,则算计的手段之阴险、之辛辣、之狠毒,乃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是春秋和战国区别的一大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