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春秋中晚期,在当时的众多诸侯国里,晋国最为强大,在晋国的几大家族中,有一个范氏,祁姓,其族人以身为陶唐氏后裔而自豪。
在《左传》的叙事里,陶唐氏最显著的标签是久远,没有人说得清这个家族起源于何时,只是所有人都会信服她的久远。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这段是吴公子札访问鲁国时,观周乐后给出的评价,尽管陈人讲舜、幕,上溯颛顼、黄帝,但吴公子札观完《陈》后给的评价却是“国无主,其能久乎?”,此外他还欣赏了《郐》、《魏》、《秦》等。
那么,在吴公子札所观赏的所有乐中,《唐》显然是最古老的,而且是格外古老,以至于会让吴公子札为之感叹。
那么,陶唐氏到底能古老到什么程度呢?
《吕氏春秋》里给出了一种说法。
《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按《吕氏春秋》的说法,舞蹈是陶唐氏发明的,而同陶唐氏并列的是葛天氏,葛天氏发明的是乐。
《吕氏春秋·古乐》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之典故正出于此。
有了葛天氏的乐和陶唐氏的舞,然后才是黄帝令伶伦作律。
《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
我们无法辨识《吕氏春秋》之说的可靠性,但这个记载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秦代之前,陶唐氏早于黄帝还是大家的普遍共识。
尽管陶唐氏的历史很久远,但其强大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久远,按《左传》的记载,陶唐氏真正的强大时期是介于高辛氏和有虞氏之间。
据说高辛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阏伯,一个叫实沈,两个人的矛盾很深,后来,阏伯在商丘建国,而实沈在参的分野建立了大夏,这个大夏地处周代唐叔虞的封地内,据《逸周书》记载,这个实沈建立的大夏后来被陶唐氏攻灭了,即“唐氏因之”。
《左传》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而阏伯却担任了陶唐氏的火正一职。
《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
有虞氏崛起之后,陶唐氏衰落下去,但其血脉一直传承下来,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祁姓范氏。
《左传》载:“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关于夏的御龙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夏朝晚期,有一个叫刘累的人,是陶唐氏的后人,这个人在豢龙氏那里学得了养龙技术,豢龙氏是飂叔安的后裔,祝融之后,曾经为帝舜养过龙。
刘累学会了养龙之术,照理说是没啥用处的,因为刘累所在的时代龙已经绝迹了,但偏偏就有奇迹发生,夏后孔甲意外得到了四条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于是寻找豢龙氏来为他养龙,但那时候的豢龙氏已经断嗣了,作为技术传人的刘累就有了用武之地,得到孔甲的重用,并“赐氏曰御龙”,这就是御龙氏。
后来刘累将孔甲的龙养死了一条,并做成了汤给孔甲喝,孔甲喝上瘾了,刘累就跑掉了,到了商代,他们居住在豕韦的故土,于是称为豕韦氏,周代为唐杜氏,后来杜伯同周宣王之间发生了一些离奇之事,其后逃至晋国,即“杜伯射宣王于镐”。
也就是说,祁姓一族历经虞、夏、商、周四代,数次迁徙,最终又回到了晋南,他们见证了晋国的崛起和称霸,但他们祖先在两千余年前经营的那个辉煌的“夏虚”早已沉寂于地下。
陶寺遗址鸟瞰图但谁也不会想到,又过了两千多年,陶寺遗址再一次重见天日,实沈的大夏,陶唐氏的城邑,帝尧的迁离,大禹的都城,后羿的代夏,很多谜团在未来也许会逐渐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