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正月,寔(音“实”)来。
译:鲁桓公六年春周历正月,州公来我国。
这件事是上一年州公如曹的后续,此处的主语应该是“州公”。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
译:鲁桓公六年春,州公从曹国前来朝见。《春秋》记载作“寔来”,是由于他真正不再回国了。
州公(淳于公)上一年去了曹国,这一年又来了鲁国。
楚武王侵随,使薳(音“违”)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译: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谈判,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年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公元前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薳章,有时也写作蒍章。《潜夫论·志氏姓》中说:“蚠(音“坟”)冒{楚厉王}生章者。”《通志氏族略》云:“蔿章食邑于蔿,故以命氏。”他是楚厉王的儿子,楚武王的兄弟。
瑕,是随国一个地方,在今天的哪里暂时不可考。
少师董成,不要理解成一个叫董成的少师。这句话是一个主谓结构,意思是:少师去主持和谈。少师是官职名。董成是一个动词,意为主持和谈。
译: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领土得不到扩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轻视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军容弄得疲惫懈怠来接待少师。
楚国在周初大分封时被封为子爵,因为无法融入中原正统,他们自封为王,所以有了后来的武王、文王、庄王等等。但是作为中原正统,还是称他们为楚子。所以看到原文中写楚子如何如何,而翻译是又是楚王如何如何,不要奇怪。反观后来的晋楚争霸和现在国际上某些大国争霸何其相似。这个我们以后慢慢说。春秋的历史不仅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也可以了解我们当下的时代。
斗伯比(生卒年待考),芈姓,斗氏(若敖氏),名伯比,亦名熊伯比,春秋时期楚国第十四任君主楚若敖熊仪之幼子,楚霄敖熊坎弟,斗邑人(今湖北郧西)。春秋时期著名楚国令尹,亦是历史考证楚国第一位令尹,斗氏鼻祖。
斗伯比儿子斗子文,斗子玉分别是楚国第五任和第六任令尹。小儿子斗子良是楚国历史上可考证的第一位大司马。
羸师,意思是衰弱的军队。在这里的意思是让军队故意表现出衰弱的样子。
史书中,关于楚国大夫熊率且比的记载就只有这一次,具体暂时不可考证。
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季梁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周天子虽“三次征伐”被他称为“荆蛮”的楚国皆“结盟而还”。可惜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始纳后弃,致使四面树敌,前年在与强楚青林山一役中丧国辱邦。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