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
华夏古籍,浩如烟海。历代以降,分门别类。经史子集,包罗万象。
《四库全书》所收经部之中,又细分为十大类,总计部,共卷。
如此浩繁的文献存量,虽皓首穷经,亦难以一一详阅,况且对于绝大部分读者而言,也实无必要。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便是经部典籍之精华所在。
读者通过阅读《十三经注疏》,即可大体知悉经部之内容。
“十三经”是在孔子“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六经”之《诗》《书》《易》对应“十三经”之《毛诗》《尚书》《周易》。“六经”之《乐》已失传。
“六经”之《礼》与《春秋》各一分为三,依次为《周礼》《仪礼》《礼记》与《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换而言之,“六经”之六种典籍对应“十三经”之九种典籍。
“六经”之后补上《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四种典籍,即为“十三经”之数。
历朝历代,阐释“十三经”的著作不断涌现。
《四库全书》经部便是以收录“十三经”原文及其阐释为主体的内容。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南宋之前,注与疏是各自独立成书的。
南宋绍熙年间,始将注与疏合刊一处,形成之后风行近千年的《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版本众多,现今较为常见的有四种版本:
其一,武英殿本。
成书于清乾隆年间,附考证,存覆刻。
(图片来源: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其二,阮本。
成书于嘉庆二十年。阮元主持,由南昌府学据宋本《十三经注疏》重刊而成,附校勘记。
道光六年,重校之后重刻阮刻嘉庆本,曾长期被视为“善本”。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其三,中华本。
成书于一九八〇年。补正影印世界书局本而成。
世界书局影印底本较为复杂,可能是融会阮刻嘉庆本、阮刻道光本,甚或杂糅石印本而成的。
(图片来源:中华本《十三经注疏》)其四,北大本。
成书于一九九九年。序言说“博采众说,择善而从”。
实际上,北大本的“择善而从”之处颇受争议。
四种版本之中,武英殿本成书于阮刻本之前,为阮本之前最善本。
(图片来源:北大本《十三经注疏》)阮刻有嘉庆本与道光本两种。
虽道光本一度被视为“善本”,但现今学界普遍视嘉庆本为“善本”。
现今所称“阮本”,通常指阮刻嘉庆本。现今较为通行的是艺文印书馆刊行的。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中华本,曾一度缩印刊行,非常方便随身携带,但是并不太被学界认同。
北大本,虽因“择善而从”而颇受争议,但由于其为标点本,且存在简体横排本与繁体竖排本选择,非常便于不习惯无标点繁体的读者研读。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总的来说,文史学者研究,须以阮刻嘉庆本为首选;普通读者阅读,宜以北大本为首选;而喜好随身携带纸质版阅读者,宜以中华缩印本为首选。
(图片来源:艺文本《十三经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