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水战规模不可小觑,伍子胥留下

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教你怎么打水战

中国古代战争被影视剧所大肆宣扬的一般是陆战。一开始小规模械斗,到后来就是规模扩大的车轮战争。春秋战国时期,车马甚嚣尘上,场面大而壮丽。

《太平御览》云:行海者,生而至越,有舟也。史书还有:“吴伐楚,……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余皇。”

而这些史书的记载则说明,吴国人时代,吴越之地即存在了舰队海军。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更擅长的其实是水战。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宏大,战事频繁。中原人口从夏、商、西周时代开始,逐渐的扩张,从原来的几十万人扩张到几千万人。比如著名的乐毅伐齐七十座城的战役,白起攻赵的长平之战,吴王伐楚等,甚至参与作战的士兵还有超百万人的。

这些陆地之战被我们所熟知,那么水战呢?周代初期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船只,特别是春秋时期,临近水源的国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水军作战。

今天我们从伍子胥的一本书中去寻找答案。

《水战兵法》这本书是春秋战国名将伍子胥留下的一本军事著作。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水军之间作战的规模、方法和战船的概况。然而,书籍的原本已经如《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样消失,剩下的只有被《越绝书》引用的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写的也是春秋战国末期的水军概况。

根据被引用部分记载,当时的大型战船分为两层,全船长约20米。上层是用来战斗的士兵,下层可装载会划船的水手。士兵规模可谓是庞大。战斗的武器也是多样,有因为船舰相距较远而采取弓弩射的,也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长矛、大斧、短剑之类的。那么战争的过程的,当船相距较远时可以采取弓弩射之,当两船靠近,可以登船采用近身战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船在这里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因为水战也是由陆战演化过来的,因此水战中的战船也是仿造战车来建造的。有的船装了“尖尖的角”--冲角,这可以用来撞击敌船;有的战船还会仿照骑兵的样子,此类战船被称之为桥船。

那么在具体作战时,伍子胥的具体战争操作是什么样子的呢?伍子胥为了迷惑敌人,采用的兵法为“假旗舰”。假装一只船舰是主力军,敌人看到此船便会加足活力,围困此“主力军”。

仅仅在水军两军交战时发挥才智是远远不够的,伍子胥在攻打楚国都城一战时,命人从吴国开挖人工运河,一直到楚国附近。后来吴国的大军正是依靠着这样的摆渡去楚国的腹地,偷袭楚国的大军,赢取战争最后的胜利。

当时吴国是把持着最优越的水军军事力量,吴王夫差甚至建造出“余皇”号,据传可承载数百人,具有非同小可的防护能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吴国当时修筑的水路贯穿整个黄淮和长江,周边列国纷纷投降于吴国。当时的水军之战,吴国占据了上风,其他各个国家包括周天子的鲁国也和吴国结盟,简直是一片吴国人的天下。

包括到后来“卧薪尝胆”的勾践,为了反攻吴国,对吴国水军非常的重视,在吴国大肆进攻中原的时候派遣舰队切断吴军的退路,为最终击败吴国准备的充足时间。

从伍子胥留下来的《水战兵法》可以看出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船只建造已经具有了宏伟的标准。虽然战争的规模没有长平之战的陆战规模大,但是人们的航海技术强力,军队训练有素有兵法,春秋战国的造船业非常的强大,仍然是不可小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水战也是值得我们后人研究的内容。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