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材料是选取了一段春秋时期的历史。讲的是齐桓公和鲍叔牙、管仲之见的故事。作文要求考生谈论一下对齐桓公等三人感触最深的一个人。
出了考场,考生们一致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最难的。之所以难,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三个人都不太了解。课外读物读的少的考生,估计连这几个人是谁都不清楚,何谈感触最深?
关于这道题,作者也饶有兴趣。文史君一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非常钟爱,今天也就借此机会和大家聊一聊心目中最伟大的君王: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小名叫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12代孙。
他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齐僖公死后长子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继位后,沉迷女色,欺辱大臣,滥杀无辜,弄的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小白看到不妙,就与弟弟公子纠一起出逃。
公子纠带着管仲逃到了鲁国,小白带着鲍叔牙逃到了莒国。
后来齐国的祸乱彻底爆发,齐襄公被公子无知杀死,公子无知自立君王,后又被雍林人杀死。齐国上下一片混乱,没有了国君,群龙无首。小白和公子纠知道后,都急切的想赶回去继承国君之位。公子纠怕小白抢了先,就派管仲领着人去截杀公子小白。
胸怀天下的齐桓公
就和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王位一样,小白和公子纠手下都有自己的智囊团。管仲为了让自己的“君王”公子纠能获胜,见到小白后,毫不留情的就向他射了一箭。
这一箭正好射到了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才算捡了一条命。聪明的姜小白假装应声而倒,骗过了管仲,也就顺利地回到了齐国,当上了国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华远高于自己。如果只想统治好齐国,有我和高奚就足够了,但是要想成就霸业,非管仲莫属。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劝谏,假称要亲手杀了管仲以报仇雪恨,要求鲁国押送管仲到齐国。结果,管仲一到齐国,齐桓公立刻就任命管仲为国相,让他主持政务,辅佐自己。
齐桓公的这份胸怀,在自古几百位帝王里绝对称得上凤毛麟角。能够任命自己的仇人为相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何况还是一国之君。正因为这份胸怀,才有了“春秋霸主”的气概。
从谏如流的齐桓公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有所作为的霸主或君王,几乎都能做到从谏如流,齐桓公也不例外。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之后,管仲首先提出了改革的方略,齐桓公非常认可,于是开始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制度,很快就使齐国强盛了起来。
关于齐桓公从谏如流的故事,除了以上这则,还有两个代表事件:
其一,齐桓公五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大败,献出遂邑求和。后来在一次会盟上,鲁国壮士曹沫持刀威胁齐桓公要求归还遂邑,齐桓公无奈答应了,可是等齐桓公回到齐国后却反悔了。管仲劝谏道,如果背弃诺言,将失信于天下。齐桓公听后归还了遂邑,赢得诸国大赞。
其二,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逐步强大。这时候齐国和楚国都想问鼎中原,暗地里较劲。对于楚国的实力齐桓公也十分清楚,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候管仲给他提议了一个“公贵买其鹿”的策略,齐桓公根本听不懂,却十分支持管仲。
“公贵买其鹿”就是号召齐国的贵族们大肆购买楚国的梅花鹿,当时楚国盛产梅花鹿。为此齐桓公还让人在边界线上专门修建了一座城池,便于梅花鹿交易。在大肆炒作之下,当时的一只梅花鹿价格炒到了8万钱。致使楚国人不种地了,都开始捕猎和养殖梅花鹿。
到得最后,楚国人虽然收获了庞大的金钱,却粮食产量严重缩减。等到楚王反应过来的时候,齐国已经开始对其出兵。无奈之下,楚王只好屈服,从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一匡天下的齐桓公
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之后,并没有像秦始皇一样攻伐他国,而是以老大哥的角色来维护天下太平。虽然秦始皇和齐桓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齐桓公的丰功和成就,却不属于秦始皇。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入侵燕国,燕向齐国告急。齐桓公派兵救燕,接着讨伐山戎,打到孤竹后才班师。
公于前年,齐桓公与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平息了宋国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从此开启“九合诸侯”的历史大幕。
后来,少数民族戎狄部落,借助游牧民族的马匹便利,常常攻击中原华夏诸侯,甚至威胁到了周天子。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维护了华夏利益。
鲁湣公的母亲哀姜是齐桓公的妹妹,长期与鲁国公子庆父私通。
齐桓公二十七年,庆父杀死鲁湣公,哀姜想立庆父为国君,而鲁国人拥立鲁厘公。齐桓公听闻此事,决定大义灭亲,把哀姜召回齐国处死。
总之,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历史上的第一霸主,绝非偶然。他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而单就个人因素来说,他的机智果断、从谏如流、重义守信、匡扶天下的胸怀和格局,才是其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其伟大之所在。
易中天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齐桓公张仪鬼谷子合纵连横商鞅变法孔子果麦图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22.5购买已下架读者们,关于“历史上的齐桓公”,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