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史官编著春秋只是一个特例吗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国史,采取的纪年方式、记录的历史事件大都是以鲁国为主,这就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春秋》就是鲁国国史的专称。但实际上,周代的诸侯国大都有治史的传统,各国都有专门的史官记录历史,形成的史书也基本上统称为《春秋》,并不只有鲁国的国史才叫这么叫。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是一个特别喜欢讲鬼怪故事的人。可能是故事讲得太过于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听众难免会犯嘀咕:“你讲的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啥呀,世界上难道真会有这么荒诞不经的事情?”这个时候,墨子就会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这件事是收录在《周春秋》上的,可不是我瞎编的,你们爱信不信。”墨子讲过的离奇故事很多,提出疑问的人恐怕会更多,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他振振有词地回答说:“这件事是收录在《燕春秋》上的,那件事是收录在《齐春秋》上的,还有《宋春秋》上记载的故事更加玄妙,你要不要听啊?”到最后实在是被逼急了,墨子也是有些抓狂,就干脆说:“你们不要怀疑我的治学精神,我可是见过‘百国春秋’的人,没有根据的话怎么可能会乱讲?”墨子是真的见过“百国春秋”,还是仅仅为了显摆自己见多识广而吹牛,这些事情自然是搞不清楚了。但很多人都相信,他所提到的“百国春秋”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比如在《国语》中就提到,说晋国大夫羊舌肸“习于春秋”,这里的春秋指的就是晋国史书,可见用《春秋》来称呼列国史书是当时的通例。有人或许就要问了,为什么各国的史书都要取一样的名字,难道不会乱吗?说这话难免就有些太过于苛责古人了。要知道,周朝还只是中国古典文化草创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并没有“书”的概念,写史也只是为了把一系列历史事件连缀在一起,不见得就非要给他取个名字。只不过是到后来,出现的书籍门类越来越多,人们在引用的时候为了区别开来,才逐渐按照习惯给这些书取了些名字。所以你就会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尽管现在看来都属于是经典,但取的名字却非常简单粗暴。就比如《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书中的章节名也是从首句中摘取,当时著书立说的人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还要取名字这么麻烦。至于《春秋》的得名,一般来说主要是出于古代史书的写作习惯。各国史官在记事的时候,都会特别标出一年四季,即便是有哪个季节无事可记,也一定会标上“春王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以免引发混乱。人们在为这些史书取名的时候,就从四时中摘取“春秋”二字作为书名。当然了,有些国家的史书也会有专有的名称,比如上面提过的《晋春秋》就有一个单独的书名叫《乘》(音剩),楚国也有一部史书叫《梼杌》(音桃物),只是在经历了秦火之后,这些书到汉代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历史有时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在秦灭六国的硝烟散去五百年后,一名神秘的“摸金校尉”在盗掘战国古墓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几十车古书残简。人们从中发现了一部与《春秋》体例相似的古书,但记载内容的时间跨度却远大于《春秋》。这部书的发现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时至今日依然为研究古史的人津津乐道。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EN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子在川上逸思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