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观点,长达两千年,最早是谁提出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我们大家都讲“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出自哪里?我们印象中,有三个时间节点: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里面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点,并且解释了什么是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第二个,就是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发布。第三个,就是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讲话公布。这三个节点都很关键,都开启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大家知道,年后,我们浴血奋战,接连战胜了国际和国内的法西斯,从此站起来了;年后,我们励精图治,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从此富起来了;年后,我们不忘初心,众志成城,走向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那“实事求是”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呢?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它又有何古典的意义?翻开历史,找到经典原著,我们发现,“实事求是”最早来自于班固撰写的《汉书》中的《景十三王传》,里面关于河间献王——刘德的传记中,提到了“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最早是由班固提出来的,用在了河间献王刘德的传记中,离现在,已经将近两千年了。原文是:“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刘德是在汉景帝前元二年被封为“河间献王”的,他钻研学习,爱好古风,从实际出发,从而求得正确的结论。这是《河间献王传》——刘德传记一开头的第一句话,概括了刘德的最主要特点。原来,西汉的汉景帝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包括:“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刘彻;河间献王刘德;鲁恭王刘余,就是把孔子的房子拆了,结果在墙壁中发现了孔子古书的那位拆迁大王;中山靖王刘胜,就是刘备一直念念不忘的他的荣耀的祖先。他们的传记,汉武帝当然要单独立传了,其他13个王的传记,在《汉书》卷53,《列传》第23里,其中河间献王刘德排在第一位。刘德虽然是王,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但他很爱学习,尤其爱好钻研学问。他喜欢发动群众,从民间挖掘、搜罗好书。得到一本好书,他一定会工工整整地抄录一份副本留给书的主人,而小心恭敬地留下书籍正本,然后会额外赠送金帛给献书之人。既奖励,又尊敬,这样,天下四方有道德,有学术,有素养的人不断不远千里而来,献上自己认为珍贵的宝书。有的甚至献上了祖先世世代代作为传家宝而珍藏的图书。因此,刘德得到的书非常之多,甚至和中央朝廷的一样多。刘德所得的书,大多是秦朝以前的古文旧书,比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都是孔子的70多个弟子所编写的书。我们知道,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经典就在人间消失了。为了找回失去的经典著作,学习儒家学问,汉朝朝廷找来了口口相传的儒家遗老们,通过口述的方式再现经典著作,但由于记忆的不同和差距,不免有所遗漏,甚至错误。这被称为“今文”,并不是原著、原文。因此,能找到秦之前的“古文”,即原著、原文,不异于把灭绝的生物又复活回来。因而,刘德对文化传承的贡献,非常之大。于是,刘德开始组织学习、研究和发展“六经”,设立了《毛氏诗》和《左氏春秋》的博士。在他的提倡和熏陶下,儒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山东(崤山以东)的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大多拜在了他的门下。说明他的文化凝聚力非常强。刘德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皇帝对他的评价是:“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宜谥曰‘献王’。”班固在本传最后的《赞》里,批评了其他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而唯独赞美河间献王“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用“大雅”和“卓尔不群”来赞美“实事求是”的他,喜欢读原著读原文的他,有文化自信的他,真是实至名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