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当年小品中那句比较上头的“司马光砸缸”。更是让人难忘。
但其实,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做过宰相,还写了一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他整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唐书》、《五代史》等各种史书,把历史上的大事,时间顺序进行了重新的整理编写。
当我们打开《资治通鉴》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像史记那样,从三皇五帝开始,甚至都不是从一个完整的朝代开始写的,而是从周朝末期的战国初期开始的。即从公元前年开始写的。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要从这一年开始写?
公元前年,是周期后期,我们现在更多的把这个时间,定义为战国的开始,这一年是周威烈王在位的第23年。
周期实行的是分封制。本来这个制度开始执行得好好的,各小诸侯封国呢,有规定约束,比如说军队不能有多少,你的城不能建多大,你的地不能有多少。各诸侯国呢,地没有周天子的多,军队没有周天子的多,你要是敢越制,周天子就能杀了你,比如我们熟知的姜太公创立的齐国,他的孙子,就因为越制,被周王直接抓了来烹了。那个时候的各诸侯国,可以说是对周天子毕恭毕敬,但是搞着搞着,就不一样了。
随着冶铜,冶铁技术的发展,社会形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各分封的诸侯国也开始发展;甚至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秦、楚、齐等这些相对偏远的诸侯国逐渐成长为实力最为强劲的封国。
这中间,还由于周天子(周幽王),自己的作,烽火戏诸侯,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戏没了。周王室在好多个小诸侯国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全。自此,周天子的威严却大大受损,各国也开始不拿周天子当天子来看了。
于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前开始大量兼并,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周天子的势力,却渐渐萎缩,地盘越分越小,也越来越不被诸侯当天子来看了。春秋时期,各个大的诸侯国还轮流争做霸主。
等到周威烈王在位的时候,已经是春秋末期了,周威烈王总觉得自己这个天子没有什么安全感,各家也不听话,总想着能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一些诸侯国的支持。比如给大家点什么恩泽,让大家感谢自己。
但是,这个时候的周天子,自己的地盘比起一个小的诸侯国来都不及了,已经到了无土可封的地步,实质性的“恩泽”已经没什么可用了,就只好用名义上的恩泽来讨好诸侯了。所谓名义上的恩泽,就是指名义上爵位的册封。
恰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诸侯国晋国发生了内乱。春秋的前期,自晋文公重耳以后,晋国一直在北方称霸。但是最后却渐渐地衰落了。晋国内部崛起了六卿控制了晋国,到后来,六卿兼并成了四卿,而四卿里,智家势力最强,企图吞并其他三家,结果被韩、赵、魏三家联合攻灭。
然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合力攻灭了智氏整个家族的人,瓜分了智氏的土地,顺势也瓜分了晋国国君的土地,晋国国君已经沦为三家手中的傀儡。因此,这三家大夫实质上已经相当于三个独立的国家了。
虽然韩、赵、魏三家此时实质上已经成了独立的诸侯国,但是在名义上,他们只是诸侯晋国下边的大夫之国,而非正式的诸侯。这样,在外交方面,三家就显得很没有面子了。要想有面子,那就得变成真正的诸侯,怎么变成真正的诸侯,只有周天子给他们以正式的册封,才能变成名义+实质一体化的诸侯。
于是,公元前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带着礼物,去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同时对周威烈王说,你看,现在也没人朝拜你,也没人给你进贡,你只要把我们三家认了,我们就来朝拜你,我们还给你进贡,送礼。
周威烈王一想,给我送礼,还来朝拜,这不错啊。再说了,不承认也没有用,这三家现在已经是事实上的诸侯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至于晋国吗,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有多少诸侯国都灭了的,也不在乎这一家。于是周威烈王就同意了。
就在这一年,周威烈王设坛,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大夫为诸侯国,三家大夫按照礼仪叩谢王恩,然后升为诸侯。周威烈终于又享受了一次天子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百十年来周天子所没有的,那一霎那,他感觉周武王的灵魂附体。周朝在自己的手里,又重新振兴了一把。
册封完这三家以后,第二年,周威烈王就高高兴兴地死去了。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好心,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报应,几十年后,韩、赵再次来到了周王这里,他们这次却不是来朝拜,而是帮着周天子把最后剩下的一点土地,也分封了出去。最终,周天子被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成了寄人篱下的天子!
司马光在台谏部门任职多年,作为一名言官,他曾孜孜不倦地向皇帝上书提出各种意见。但皇帝有自己的考量,因此司马光的许多建议都未被充分采纳。于是司马光便想到了写一部总结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兴衰得失的史书,让皇帝以史为鉴。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司马光陷入了思考。
最终,公元前年,周天子将三晋册立为独立诸侯这个事情,让司马光有了一点感悟。
要知道,古代礼法等级制度森严,天子统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士庶人。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各守本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春秋时期虽诸侯林立,可是由于有礼法制度在,所以还是无人僭越。本来维护礼制是天子的本分,可是周威烈王却自己打破规则,让韩﹑赵﹑魏三位卿大夫成为诸侯,此举正是造成后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此举也让周朝完全的沦落,并最终灭亡。
他想借此和皇帝说,要维护正统的礼制。国家才能长久。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元前年,在司马光眼中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年份。《资治通鉴》的叙述,也从这一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