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诗经篇目《邶风·日月》,我们首先来看原文。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首诗有两种解释的方式,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那就是理解为一首弃妇诗。
若是理解为弃妇诗,这首诗的主人公便是庄姜,也就是卫庄公的妻子,按照这样解释,还牵扯出一段历史,也就是有名的“州吁之乱”。庄姜是卫庄公的妻子,但是庄姜不育,于是卫庄公又娶了几个妻子,最终生下太子完,但是太子完的母亲早逝,于是太子完就交给庄姜抚养;而这之后卫庄公又娶了一房小妾,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州吁”,因为州吁是庶子,按照西周的宗法,庶子是不能继承王位的,州吁对此耿耿于怀,别人也曾劝过卫庄公早点杀掉这个儿子,可惜卫庄公没有听进去。
卫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也就是卫桓公,卫桓公心地善良,虽然对这个弟弟有所防范,但依旧没有赶尽杀绝,只是找了一个理由流放了这个弟弟,也正是这期间,州吁结识了企图夺嫡的共叔段,随后召集了一群人马,找机会杀掉了卫桓公,自称为帝。这首诗也正是这个背景之下由庄姜写出来的。而也正是这个州吁,开了春秋夺嫡的先河,历史上这些争夺皇位的老祖宗恐怕就是这位吧!
按照这种解释,这首诗就是在唾骂州吁的不仁不义,不守礼法。明明自己的哥哥好心放了他一马,可他依旧贼心不死,最后竟然做出了弑君的勾当。诗中之所以使用日月起兴,就是在用日月的亘古不变来讽刺,痛骂州吁的离经叛道。不过这般解释似乎还是有些牵强,因为最后一章,居然说“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按照那个时代的背景来看,都是子女赡养父母,怎么会有子女要求父母来给自己养老。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第二种解释。
这种解释也是牵扯到历史,因为在这种看法下,写这首诗的人不是庄姜,而是殷朝遗民。
首先我们知道,武王打败商朝之后并没有对商朝的贵族赶尽杀绝,出去纣王一脉以外,剩下的也还是差不多都没杀,反而给了一块封地给这些人居住,并选出了一个首领,也就是武庚;而这些商朝遗民并不死心,所以也曾暗中召集势力准备早饭,周王得知此事就派出周公,也就是姬旦东征,也是这个时候才算是给了这些商朝遗民比较大的惩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殷顽”写出了这首《日月》。
同样,也是使用日月的永恒去讽刺周朝的反复,因为在此之前,夏朝和商朝都对前朝遗民十分宽厚,都给了封底,也给了自治权,到了周朝,这些殷朝遗民却被这般暴虐,自然心中不甘,于是出现了这首《日月》,至于上面说到最后一章,按照这种观点就变得比较明了,所谓的父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前朝,也就是商朝,说到底还是这些人思念旧国。思念旧国的不是别人,而是商朝贵族,早年是贵族,如今沦为遗民,这般落差肯定是难以接受的,这样去理解这首诗就比较的清楚了。
不过,他们的境遇不都是咎由自取吗?倘若没有想过造反又怎会沦落到这般田地!不作死就不会死,大概就是这样吧。
当然,周讷觉得,单单是理解为一首弃妇诗其实也不赖,至于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个角度之下,弃妇的心理刻画实在是过于精彩。这其中除了对于抛弃自己的人的痛骂之外,还有着那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期望,这不就是我们刚刚被分手后的真实状态吗?一方面痛恨对方的不讲情面,一方面又抱着对方回心转意的希望!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