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子路:“鲁莽”且值得尊敬的“逆行者”
文/刺客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摘要:卫国蒯聩作乱时,子羔的出逃有其合理性,也是当时那种形势下能做的唯一可行的选择。而子路则由于发自内心的忠贞与对道义的坚守,选择了一路逆行,去营救孔悝。因为饮酒过量,影响了他的分析、判断、沟通的能力以及战斗力,事态的发展脱离了他的掌握,加上低估了蒯聩的恶毒与残忍,最终酿成惨剧,实在是令人惋惜。
(子路像)
卫灵公姬元在位时,曾立长子蒯聩为太子。后来,太子蒯聩与继母南子夫人不睦,派人去刺杀南子夫人,却因临事慌乱而露了马脚。南子夫子向灵公告发了此事,蒯聩匆忙出逃,几经周折,最后落脚于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封地。
三年后,灵公去世,南子夫人在大臣的支持下,立蒯聩的儿子姬辄为君,称卫出公。蒯聩觊觎卫国君位,便许下重赂请赵简子帮忙送自已回国,争夺君位。不过,天不遂人愿,赵简子的派出的人被卫国击败,蒯聩被迫又逃亡到卫国的边地宿邑。
(南子夫人-剧照)
卫出公十二年,蒯聩勾结大夫孔悝的母亲伯姬和他的情人浑良夫,乘夜潜入孔悝府中,逼迫孔悝这个卫国最大的实权人物,拥立自已作国君。此时孔子的弟子子路与子羔都在孔悝手下作家臣,子羔闻乱出逃,而子路却冲入孔悝府中想去营救孔悝,在与蒯聩理论时,惨遭杀害。
那么问题来了,在蒯聩作乱时,子羔出逃是胆小怕事吗?子路又为何置自已的生命于不顾,一路逆行,非要自蹈死地呢?
(蒯聩-剧照)
01子羔出逃并不违背礼法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子羔为何要出逃,是胆小怕事,还是另有原因。子羔是齐国人,高氏名柴,字子羔,一些文献里也称他为高子臯、季子臯等等,素以公正廉明、正直贤孝而著称。跟随孔子的期间也从来没有逾越过礼仪,孔子对他评价是愚直。
在春秋那个讲究礼义廉耻,视名誉高于生命的时代,这样一个贤孝守礼,公平正直的孔门弟子,会弃礼义廉耻而不顾,仓皇出逃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问题又回来了,子羔为何而出奔呢?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了,从法理上来讲,蒯聩是有当国君的资格的,他是卫灵公亲自册封的太子,既便后来出逃,也没有被废除太子之位;而他与卫出公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敌对的关系,作为卫出公的亲生父亲,蒯聩是有权命令卫出公让出君位的,卫出公若与他对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不孝和篡逆。
臣子若协助卫出公对抗蒯聩,在礼法上也是不被允许的,孔子所谓“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就是这个意思。再说,蒯聩与孔悝、伯姬也不是外人,伯姬是蒯聩的亲妹妹,孔悝是伯姬的儿子,而浑良夫则是伯姬的情人。这样看来,他们之间的争斗,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家庭内部的权益再分配,是他们之间的家务事!在这种情况下,孔悝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作为臣子,如果不能对抗,就只有出逃了!想通了这些问题,子羔的出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也并不违背当时的礼法。
(子羔)
02子路的性格率直,思路简单,不如子羔考虑的全面
即然出逃是当时形势下唯一可行的选择,那子路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样出逃呢?这还得从子路的性格说起。子路名仲由,字子路,他性格直率果决,鲁莽刚烈,孔子与弟子们谈论志向的时候,往往会抢着发言,直抒胸臆。
(孔子像)
子路虽然对孔子很忠心和崇拜,但当他认为孔子言辞行为不合礼仪时,也会马上跳出来批评和指责他,丝毫不顾及老师的面子。
孔子在卫国时,南子夫人想见他。孔子本不想去,碍于情理,又不好不去。不得已,就去隔着帘子拜见了南子夫人,两人说了几句话,孔子就出来了。南子夫人是卫国有名的美丽女人,名声并不清白,子路听说后,大为不满,当即指责孔子有好色之心。逼得孔老夫子不得不对天发誓道:“我若是有别的想法,让老天爷来惩罚我!”。
子路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率直,又不会深思熟虑的人。因此,蒯聩作乱时,当子羔想通了其中关节,果断出逃的时候,子路却直觉地认为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故而勇往直前,千方百计地想去营救孔悝。
(子见南子-剧照)
03营救孔悝前,子路可能饮酒过量,影响了他的判断沟通的能力以及战斗力
子路听说蒯聩作乱的消息后,马上赶往孔悝府中,刚到城门的时候,正遇见出逃的子羔。子羔劝他一起逃亡,子路却说:“拿了主君的俸禄,不应该见到主君遭难而躲避!”。说完就不管不顾地走了,子羔无奈只得独自逃亡。
如果这还好解释的话,那么,子路在以后行为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他乘着有使者进出府门而跟随进入孔悝府中,此时蒯聩正逼着孔悝走上高台盟誓。子路走过去嘴里念叨着:“太子哪里用得上孔悝,就算杀了他,也一定会有人继续反对的”,又说:“太子是个没勇气的人,如果用火焚烧高台,烧到一半的时候他一定会放了孔悝!”。
大家看看,这像不像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根本就不是和人进行沟通对话的语气。
要知道,子路的口才其实是不错的,在此之前,他曾说服过齐国出使楚国的陈瓘,那么子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行为呢!我猜想,此时的子路其实是处于一种醉酒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子路此时的表现并不象一个神智正常的人,当然子路肯定没有神经病,那么只有一种解释是合逻辑的,那就是子路喝醉了!
(饮酒)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左传》中记载,蒯聩之乱发生时,卫国另一个大臣栾宁正在喝酒,下酒的肉还没烤熟,就听到叛乱的消息。他马上准备车马,带上还没吃喝的酒和肉,待奉着卫出公一起出逃,逃跑途中,就在马车上喝酒吃肉填饱肚子。这说明蒯聩作乱的时间点,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子路得到到消息时,很可能正在吃饭,吃饭时喝点酒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况且,连孔子自己都说:“肉虽多,不使胜气,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另外,在《孔从子.儒服》也记载了平原君劝子高饮酒时引用了当时流传的谚语:“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
因此,子路在吃饭的时候喝点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加上酒量又不大,“十榼”而已,喝着喝着就喝醉了。这样,子路以上的奇怪行为就能解释得通了。当然,饮酒过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影响了子路的分析、判断、沟通的能力以及战斗力,让他在应对此后事态的发展方面陷入了被动。
(唯酒无量,不及乱)
04子路以君子之心猜度蒯聩,低估了他的恶毒与残忍
按《左传》的说法,蒯聩听见子路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心中非常紧张,害怕他真的焚烧高台,就派了两个甲士下台来,持戈攻击子路,争斗中割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喃喃说道:“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来绑扎帽带。蒯聩的手下害怕子路武勇,抓住机会又刺向子路,下手毫不容情,最后直接将子路砍成了肉泥。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子路素以武勇著称,但他去营救孔悝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打算使用武力。前往孔悝府上是孤身一人,未带帮手,在面对蒯聩手下的攻击时,也没还手。这大概是以为,蒯聩不管多么下作,应该还不至于对自已痛下杀手的缘故。不然以子路的武力,真要动起手来,蒯聩的这两个手下,未必是子路的对手。
然而,事件发展,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子路低估了蒯聩对权力的渴望和贪婪。他以君子之心去理所当然的相信一个人良心,却完全没有想到,一颗被贪婪和欲望蒙蔽了的心灵,会有多么的恶毒和残忍。最终,事态的发展失去控制,演化成悲剧性的后果。
(子路-剧照)
05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卫国蒯聩作乱时,子羔的出逃有其合理性,也是当时那种形势下能做的唯一可行的选择。而子路则由于发自内心的忠贞与对道义的坚守,选择了一路逆行,去营救孔悝。因为饮酒过量,影响了他的分析、判断、沟通的能力以及战斗力,事态的发展脱离了他的掌握,加上低估了蒯聩的恶毒与残忍,最终酿成惨剧,实在是令人惋惜。
事隔二千五百多年,已逝去的古圣先贤的是非对错难以评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幽杳的古代还是繁华的现今,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的逆行者们,永远值得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
青海渔业的先行者,历史上只字片语的乙弗勿敌国
感谢瘟疫,让一个普通的苹果砸在了一颗伟大的脑袋上|百家故事
美丽背后的血与泪:俄罗斯琥珀产业的前世今生
同样的疫病举措,如今意大利正在重现中世纪之景|百家故事
孔子的故事(增订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