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祖父齐庄公和父亲齐僖公都挺靠谱的,有小霸之称,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的姑姑庄姜也是德才兼备的美人被千古传诵,但到了齐桓公这一代,孩子们都开始放飞自我了。要说是因为齐国受东夷文化的影响,对爱情婚姻比较开放,勉强也算是个借口。
这个大家庭里权力和欲望的交织、人性和伦理的纠葛,都堪称史诗级别。不仅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时间跨度很长。
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导致卫国五世不宁的女人——庄姜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卫宣公就是卫庄公的儿子,《石碏谏宠州吁》中出现过,卫庄公的夫人是齐桓公的姑姑庄姜,卫庄公去世后,州吁作乱,谋杀了卫桓公,石碏又设计杀了州吁,之后石碏从邢国迎回了逃亡的公子晋,是为卫宣公。烝,指不合礼法的结合,一般是指娶了父亲的妾室,夷姜就是卫庄公的妾,卫庄公没死的时候她就和公子晋纠缠。诸侯家里总是有这种破事,一点新意也没有。生了公子急。
属诸右公子。属通嘱,嘱托、托付。把公子急托付给右公子抚养。除了公子急,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黔牟和昭伯。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为公子急从齐国娶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太美了,卫宣公自己就强占了。这个姑娘就是宣姜,她用了卫宣公的谥号,说明她是卫宣公的嫡夫人。这个事儿和鲁惠公为鲁隐公娶仲子如出一辙,要不说没新意呢。《诗经·邶风》中有一首《新台》,就是讽刺卫宣公这个癞蛤蟆吃了宣姜这个天鹅肉的,感觉这里面除了讽刺,还有点嫉妒。
生寿及朔。宣姜为卫宣公生了公子寿和朔。
属寿于左公子。把寿托付给左公子。《史记·卫康公世家》中说,“令右公子傅之”,“令左公子傅之”,让左右二公子分别做公子急和公子朔的师傅,他们可能是卫宣公的兄弟或叔叔,公子嘛,肯定是宗室。让他们教导两个孩子。
夷姜缢。夷姜自缢身亡。很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残忍悲伤的故事。自古王家多薄凉,最是不值同衾恩。日暮结发朝投缳,总是新人胜旧人。
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构,构陷,陷害。宣姜和公子朔陷害公子急。这和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差不多。
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卫宣公让公子急出使齐国,让盗贼或者刺客在莘这个地方等待公子急,打算截杀他。还是简单的一句话,同样地令人毛骨悚然。
寿子告之,使行。不可。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去告诉哥哥公子急,让他赶紧逃亡。但公子急不同意。
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弃,抛弃,这里可以做不遵从来理解。恶,何,哪里的意思。说:不遵从父亲的命令,哪里还用得着儿子?如果有没有父亲的国家,我可以逃亡到那里去。意思是儿子必须要遵从父亲的命令,否则,哪里有无父之国可以去呢?
及行,饮以酒。等公子急出发时,公子寿和他喝酒,把他灌醉了。
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公子寿在车上打着公子急的旗帜先到了莘,刺客就把他当作公子急杀了。公子寿这是代兄赴死。
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酒醒后的公子急也到了,看到杀手刚刚结束了寿的性命,也许是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完全失望吧,于是他对杀手说,我之求也。应该是求之我也,你要杀的人是我啊,他做错了什么呢?请杀了我吧。于是杀手又杀了急。虽然他们两个的所作所为现在看有点愚,但这确实是符合那个年代的道德观的。公子急孝、友,公子寿义、悌。《诗经·二子乘舟》传诵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咱们在这段残酷的历史中难得看到的温情片段。公子朔顺利即位,是为卫惠公。
二公子故怨惠公。左右公子因此怨恨惠公。
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十一月,左右二公子拥立公子急的弟弟公子黔牟为国君,卫惠公出奔到齐国。那时国君是他的姥爷齐僖公,齐僖公去世后,公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是齐国的第14任君主,这个舅舅出兵赶跑了黔牟,送外甥卫惠公回国掌握权柄,并强迫公子急和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烝宣姜,齐国人这个操作也很谜,《东周列国志》里说齐襄公是为了保护宣姜,我看是宣姜看上了昭伯顽,齐襄公为姐姐强点鸳鸯谱这都说不定。
卫惠公的儿子就是爱鹤失众的卫懿公,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后,昭伯顽和宣姜的两个儿子先后即位,分别是卫戴公和卫文公,这就齐桓公大姐宣姜的故事。《诗经》中多次提到宣姜,当然多是讥讽之词,不知道宣姜那位美貌德行和才华并众的姑姑庄姜,如果泉下有知会怎么看待这个侄女呢?
当初,卫宣公和父亲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了急子。卫宣公把急子托给右公子抚养,又为他在齐国娶妻,这个女人很美,卫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了寿和朔,把寿嘱托给左公子。夷姜自己吊死了。宣姜和公子朔诬陷急子。卫宣公派急子出使到齐国,指使坏人在莘地等着,打算杀死他。寿子把这件事告诉急子,让他逃走。急子不同意说:“丢掉父亲的命令,哪里还用得着儿子!如果世界上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就可以逃到那里去了。”等到临走,寿子用酒把急子灌醉。寿子车上插着太子的旗帜走在前面,坏人就杀了寿子。急子赶到,说:“他们要杀的是我。他有什么罪?请杀死我吧!”坏人又杀了急子。左、右两公子因此怨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为国君。卫惠公逃亡到齐国。
2 南山崔崔。妖艳春秋——文姜
南山崔崔是《诗经·齐风·南山》的第一句,齐僖公最初想将另一个女儿文姜嫁给郑庄公的儿子郑公子忽,就是《周送交质》去周做人质的那位,但是郑公子忽自作主张,以“齐大非偶”为由推辞了。桓公三年,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但文姜早就和他的哥哥诸儿私通,虽然嫁到鲁国,但是还一直保持着超兄妹的感情,古代交通不方便,每年文姜归宁,兄妹才可见一面。其他时间估计只能如《南山》中所说:既曰归止,曷又怀止?每日思念而已。你看,文姜好像也没觉得这是件大事儿,否则也不能搞得人尽皆知,还被写成歌谣在民间传唱。
桓公十四年,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桓公十八年,鲁桓公和文姜结婚十五年了,如果文姜正常十四五岁出嫁,现在也就三十岁左右。春天鲁桓公准备出行,于是就和文姜到齐国去。如,前往,到……去的意思。
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鲁大夫申繻劝谏说:女子有夫家,男子有妻室,不可以相互轻慢。申繻说得也很明白,可以看出文姜兄妹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就是所谓的礼,改变礼法,一定会遭受祸患。女儿出嫁,每年归宁探望父母是合乎礼法的,现在齐僖公去世了,文姜跟着回去探望兄长,这就于礼不合了。
十八年春季,鲁桓公准备外出旅行,便和姜氏到齐国去。申繻劝阻说:“女人有夫家,男人有妻室,不可以互相轻慢,这就叫有礼。违反这一点必然坏事。”
公会齐侯于泺(luò),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鲁桓公不听,和齐侯在泺相会,泺在今天的济南趵突泉附近,然后又和文姜一起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齐侯就来找文姜了,鲁桓公谴责文姜,他倒是没胆量跑去指着大舅哥骂。鲁桓公这事干得挺窝囊。文姜就把挨骂的事告诉了齐襄公了。
夏四月丙子,享公。夏天四月初十,齐襄公招待鲁桓公,鲁桓公心也大,从春天一直待到夏天。
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鲁桓公喝醉了,齐襄公让公子彭生将他扶到车上,鲁桓公死在了车上。《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说,公子彭生折其肋,公死于车。总之鲁桓公死得很不体面,鲁国人很愤怒,去齐国要说法。齐襄公就把公子彭生当替罪羊杀了。第二年鲁桓公和文姜的儿子公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文姜逃亡到了齐国,鲁庄公和文姜断绝了母子关系。《左传·庄公元年》记载:元年春,不书即位,文姜出故也。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庄公元年春天,《春秋》没有记载庄公即位的事情,是因为文姜在外没有回来的缘故。孙通逊,逃亡。记录夫人,不记录姜氏,是因为庄公和她断绝了母子关系,这是合乎礼法的。孔子在《春秋》中又特别记录了两次文姜和齐襄公的相会,指在揭露和谴责他们,这就是齐桓公另一个姐姐文姜的故事。
桓公和齐襄公在泺地会见,然后就和文姜到了齐国。齐襄公和文姜通奸。桓公责怪文姜,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夏季,四月初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桓公死在车中。鲁国人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齐国人杀死了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