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春秋 >> 春秋名言 >> 何以陕南

何以陕南

关于陕南

有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其一

无论有没有去过陕南

人们只要一提到它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的形象

便会跃然脑海

甚至在中学阶段

学习了不少关于三国的典故成语

摄影

李杰

而“一川碧水一重山”的秀丽风景却被世人遗忘

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陕南

为什么不为人所知?

其二

秦岭

作为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人们对巍然屹立的秦岭山脉怀有敬畏

唯有对秦巴山地的认知相当单薄

然而

秦巴山地却是陕西农林特产

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

其中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

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

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它们为陕西的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巴山地为何会被人们淡忘?

(蜿蜒崎岖的公路与大巴山脉融为一体

其三

陕南与关中即使血脉相连却性格迥异

就像是陕西寄养在黄河文明家里的孩子

南船北马,南米北面

分别代表了陕南和关中的饮食大方向

(在这一群劳作着的身影里,除了收获,你更多地还是会看到隐藏在笑容背后的艰辛和

同时也塑造了两地人

迥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和生活价值取向

要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对做一次全面剖析

封闭与开放

陕南惯称秦巴山地

即横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山间谷底

呈现为“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

北边的秦岭和南边的大巴山

犹如两扇巨大的鸟翼

挡住了陕南通往外地的路径

它的大环境是封闭的

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巴山

平均海拔在—米之间

(秦巴山脉的秋是彩色的;叶,色彩绚烂;花,五彩斑斓)

以任河为界,

东边是米仓山,西边是大预山

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在做了天然分水岭外

它在很大程度上

也阻挡了陕南与南边巴蜀间的往来

并与北边秦岭交相呼应

将陕南限定在一个大峡谷内

(云烟袅袅,蜿蜒的公路被树木层层包围)

在封闭的大环境里

陕南内部区域间的往来主要借助河流

其中最重要的是嘉陵江、汉水和丹江

嘉陵江在汉中西边

上源的主要支流

是发源于秦岭西南的西汉水(因在汉江之西)

在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

丹江在东边商洛境内,乃汉水主要支流

汉水在嘉陵江和丹江之间

汉水是一条与长江、黄河、汉水、淮河

并称“江河淮汉”的重要河流

发源于秦岭和米仓山之间的冢山

向东南穿越汉中、安康

最后在湖北十堰汇入丹江水库

公元前年

刘邦以汉水边的汉中为发祥地

先后平定三秦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

一个影响最为深远的辉煌王朝

因为今天“汉人、汉语、汉文化”中的

“汉”字无不因此而来

(一群白鹭自芦苇丛中齐齐惊起,扑腾着翅膀,划出的弧线骄傲有力)

山虽然封闭,但河流是流通的

汉水流经的那些山间小坝子

乃川陕间的水陆通道

而丹江早在战国时期已经通航

顺此河流可以进入长江

这是古代关中和中原两地来往的交通枢纽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此外

人们还在大巴山和秦岭间

修筑了几条南北向的通道

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周洋道等

这些自战国就开始修筑的栈道

将关中平原和陕南谷地紧密相连

(如同陀螺旋转上升一般,蜿蜒的盘山道紧紧包裹在山间

在南北两山夹峙中

顺着这些河流和栈道

陕南与外界联系从未中断

中原、巴蜀、荆楚等不同文明在此交织

逐渐衍生出独特的陕南文化

人类与发展

早在夏朝时期

陕南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

新石器时代

境内即有先民在月河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

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

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十余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局部图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安康五里花园柏树岭、柳家河、张家坝

岚皋肖家坝、汉阴阮家坝、紫阳马家营

旬阳李家那、龚家梁、新天铺等遗址

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先民的聚落

(陕南汉阴冯家堡子遗址)

出土的新石器文物

既有半坡文化类型的特点

也有庙底沟文化风格

同时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

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陕鄂关垭子楚长城遗址与陕南徽派建筑群

夏代

陕南就是梁州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

《尚书·禹贡》记载

将全国分为九州

称“华阳黑水惟梁州”

唐代学者认为

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秀丽,古迹荟萃,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俱佳的城郊型水利风

商周时期

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

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

商朝建立政权后

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

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

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

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

西周时期

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

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

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

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

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

据《太平寰宇记》载

“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

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光雾山之

春秋战国时期

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

公元前年庸国被秦、巴、楚三分

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年)

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

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

秦统一六国(前年)

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

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

辖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

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西汉沿袭秦制

汉中郡下设西城、安阳、长利(今天平利县)、

旬阳、锡(今天白河县)五县,

治所西城县

西城县辖今天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

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25-30年)

刘秀遣将军李通领兵

与巴蜀公孙述战于西城,取汉中地

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

西城县辖今汉滨区、岚皋、紫阳、平利

和镇坪五县

(藏着中原腹地罕见的地理奇观:汉中天坑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年)

曹操攻占汉中

分郡之东部即安康为西城郡

划归荆州

西城郡辖今汉滨、岚皋、紫阳、平利

和镇坪五县区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年)

取“曹魏兴盛”之义

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沿之

据《兴安府志》载

晋武帝太康元年(年)

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

“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

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南北朝时期

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先称直州

西魏废帝三年(年)设金州

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隶属魏兴郡

(布满深深皱纹的老人聚精会神地看着戏

北周武成二年(年)

撤西城县改称吉安县

北周天和四年(年)治所迁回西城

县城改建汉江南岸

辖今汉滨、岚皋、平利和镇坪四县区

北周末年废县,复设魏兴郡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

隋朝复设西城郡

开皇十八年(年)改称吉安,属金州

大业三年(公元年)撤金州

设西城郡,吉安改称金川,辖六县

十三年(公元年)郡县俱废

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

辖西城、汉阴、平利、旬阳、淯阳、石泉等六县

(汉中,汉王刘邦的发祥地,成就了汉室天下四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至元年间(-年)

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辖县

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

白河、旬阳、紫阳、岚皋、

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境地

(诸葛亮墓武侯祠,在勉县城西4公里的川陕公路边上,与武侯墓隔汉江相峙)

明代仍设金州

万历十一年(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

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

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

二十三年(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

直属陕西布政司

领汉阴、平利、旬阳、

紫阳、白河、石泉等县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

清顺治四年(年)兴安州迁回老城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年)改设兴安府

并汉阴县地设安康县

领安康、平利、旬阳、白河、紫阳、石泉等六县

属陕西布政司领

自然与人文

无论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是人文民情的熏染

都与陕南的独特性情有关

青木川

因一个川道内有一棵青木树而得名

又因人物魏辅唐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

青木川位于陕南汉中宁强县西北角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

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

(飞凤桥,当地富商魏辅唐出资于民国时期建造的。

每逢赶集时,这桥便成了交易中心,你来我往热闹非

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

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

(青木川旧村落的衰落与天空的绚丽形

褒斜道

循渭水支流斜水(今名石头河)及汉水支流褒水(褒河)

两条河谷而成的一条谷道

是典型的循河觅道路线

(褒斜道的地理

斜峪口在眉县之南

褒谷口在汉中褒城之北

因名“褒斜道”

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

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

沿褒斜二水行

贯穿褒斜二谷

故名,也称斜谷路

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

全程公里

褒斜道在中国历史上

开凿早、规模大、沿用时间长

栈道始于战国范睢相秦时

前(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秦派张仪、司马错伐蜀

大军即经此道

原来的谷道此时已开凿成

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了

此后

褒斜栈道一直是

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

《史记·货殖列传》载

“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当时已是

“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

(褒姒故里,三千年风尘里栈道之乡

褒斜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道路之一

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在交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石门栈道

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

交界的褒谷口

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各种地方美食

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

也是传说中褒姒的故里

这里既有水利工程石门水库

又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石门的开通使褒斜道全线贯通无阻

文人骚客、朝廷官员、游子商人游览石门风光

走过石门后都被石门的壮观和工程的艰巨

所深深震撼

纷纷在石壁上记事写诗,以抒情怀

(石门汉魏十三品)

这些石刻以石门洞为中心

慢慢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石门摩崖石刻群

在一百多方石刻中

以汉朝至宋朝的十三块最为著名

被喜爱中国书法的日本书道界称为

“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石门颂》,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

曹操的“衮雪”、张良“玉盆”、郑子真“石虎”

苍劲浑朴,运笔流畅

尤其《石门颂》、《石门铭》

自古被推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

(曹操的“衮雪”

汉中油菜花海

地处汉中盆地

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

有万亩油菜花,年产油料14.4万吨

每年花开时节,犹如一片黄色海洋

百万亩同时怒放

(白云、远山、耕牛矗立,黄花成海

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

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

把汉中装缀成一只巨大的山水盆景

构成汉中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诸葛古镇

在陕西省勉县西2公里处川陕公路之南

定军山武侯墓遥相对峙

诸葛古镇南依汉江、北邻武侯祠

东连马超墓、西接阳平关

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厚

诸葛古镇主体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古镇具有浓厚的三国文化)

古镇具有浓厚的三国文化

以诸葛亮的八卦阵为布局理念

以一条水街一条旱街为主要人行动线

象征八卦的阴阳

(借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

以诸葛亮的生平为线索

通过七种建筑风格、二十余组雕塑景观

三大博物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

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

将三国汉文化全新演绎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华阳古镇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华阳镇的旅游景区

始于秦晋

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

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

古镇内明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古华阳县县城墙残垣轮廓尚在

(在陕南秦巴山区众多的古镇中,华阳古镇是最富特色

宋元时期的华阳镇古塔和古戏楼风格独特

文武官员衙门,客栈,当铺,酒楼,茶楼等

铺板门一条街多米余间

为主体的明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

是深山中罕见的明清时期古镇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