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名将蒙恬
廉颇、王翦、白起、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秦国、赵国各占两名,如果评选大秦四大名将,笔者以为入选的将会是王翦、白起、蒙恬和章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应数蒙恬,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名将,还有艺术范十足的传奇。
名将之后
蒙恬所属的蒙氏家族三代都是秦国名将,他的祖父蒙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经先后拿下韩赵魏三国的一百座城池;他的父亲蒙武人如其名,和名将王翦联手攻楚,两次大破楚军,逼得项燕(项羽的祖父)兵败自杀,楚王束手就擒,最终灭掉了楚国。
蒙恬是伴随着大秦帝国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他被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封为将军,担负起了平定齐国的历史重任。
根据现在有关蒙恬的历史资料,他的祖父蒙骜是齐国人,籍贯是如今的山东省蒙阴县,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在春秋战国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蒙阴是属于鲁国的,在地图上,它明显位于齐长城(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之南,即使齐国在战国末期攻占了蒙阴,蒙恬家族也是被迫做了齐国的百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齐国人,而且很可能蒙恬的祖父蒙骜就是在蒙阴被齐国占领时才离乡背井西行避难来到秦国的。
公元前年,蒙恬和名将王贲(王翦之子)联手向齐国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很快就兵临齐都临淄城下,齐王建献城投降,至此,六国尽灭,秦国一统天下,历史从战国时期进入秦朝时代。蒙恬因为灭齐之功官拜内史,成了秦始皇身边的股肱之臣,内史乃是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的一把手。
一次次大破匈奴
秦始皇展开统一六国之战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趁机占领了原属赵国的河套地区,并且威胁着咸阳的战略安全。始皇帝在经过了六年的充分准备后,于公元前年向匈奴宣战,此次用兵的主将就是蒙恬。
蒙恬率领三十万精锐秦军,一次次大破匈奴骑兵,很快将敌人赶到黄河以北,成功夺回了黄河大拐弯以南的失地。随后,蒙恬乘胜追击,渡过黄河收复了河套平原,并且在那里建立郡县,发展经济,为长期抵御匈奴侵扰做准备。此后的岁月里,蒙恬又多次大败匈奴,威震匈奴各部,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因为生活在短命的暴秦时期,能征惯战、战功卓著的蒙恬很遗憾地错失了“战神”的称号,但他却意外地收获了另外两个男神感十足的名号,一个是笔神,一个是筝神。
兔毫造出的毛笔
大概是公元前年前后,蒙恬在驻军中山地区(今河北定州一带)时,偶然发现了制作毛笔的更好方法,从而为毛笔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蒙恬怎样改进制笔技术已经不见于历史记载,这无疑是一个历史遗憾,但正是这个遗憾造就了各地不同的蒙恬造笔的传说——定州人民说蒙恬用兔毫造出了中国第一支毛笔,湖州百姓说蒙恬曾与他的夫人卜香莲在湖州善琏用羊毫制笔,并把穿村而过的小河命名为蒙溪。
现存最早的毛笔是在湖南和河南的楚墓中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的毛笔,而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毛笔明显比前者要高一个档次,和现在的毛笔几无二致,这应该就是蒙恬改进制笔方法后的新产品。
而关于蒙恬与筝之关系的最早记载来自于东汉应劭撰写的《风俗通》,原文如下:“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由此可见,很可能是在驻守并州凉州等边地时,蒙恬公务之余出于兴趣改进了筝身的形状,增加了筝弦的数目,从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在音乐史上赢得了“筝神”的美誉。
◎本文摘自《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