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谈谈匈奴。
关于匈奴人的来历,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夏时的獯鬻、殷商时的鬼方、西周时的猃狁、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等,反复入侵黄河农耕地区的北方民族,统统都是匈奴的前身,被中原史书称为匈奴的强大部落。
匈奴在中国的北方大漠崛起的时间也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和大汉帝国、罗马共和国几乎不分先后,有兴趣大家找一张中国的地图,普通的地理书上都有的,叫做毫米等降水线,它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一个分界线。因为毫米降水量这是一个标志,高于这个量土地就可以种植庄稼,低于这个量就种不了庄稼,只能种草。游牧民族首先它受气候的影响特别大,草原上每次气候变化、社会变化、人口变化,不管什么变化,它的内部矛盾最终都会转化为向南去抢。
公元前年,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从沛县起兵到登上帝位,刘邦只用了七年时间。
刘邦登基第二年的秋天,匈奴的冒顿单于率领他的草原军团跨过了长城,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大汉帝国边疆重镇晋阳的城头,刘邦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收拾一下这些匈奴人。
十几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征伐匈奴,秦军威震北疆,迫使匈奴人向草原深处逃窜。此时的刘邦,刚刚平定天下,气势正盛,他对于匈奴的实力,他并没有清醒的判断,所以把大量的步兵扔在后面,自己带领着轻骑兵往前突进,到了今天山西大同一带,西汉的时候叫做平城,在白登山,被忽然之间冒出的40万匈奴的轻骑兵,把白登山团团围住,刘邦这下慌了。
刘邦的一生曾经经历过无数次仓皇逃窜,在每一次赔光老本后,他都能收拾残军卷土重来,唯独这一次,比起当年鸿门宴的死里逃生,白登之围更加令他感到后怕。自此匈奴就成了刘邦的一块心病,此后,他听从了大臣娄敬的建议,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和亲。
刘邦死后,文帝和景帝延续刘邦的和亲政策,把帝国的财物和女人敬献给匈奴,连吕后这样强势的女人,面对冒顿单于的侮辱,也只能求和。
对于这一切汉武帝并不甘心,汉武帝掌权的时候年纪比较小,家里边有窦太后、王皇后、有外戚、有诸侯王,再加上各种势力、各种利益集团,一直被压制。一个英姿勃发、壮志凌云的少年人在高位上一直被人压着,他的心里一直憋着这股气。他下决心,等我掌权之后,我一定要另起炉灶,做一番大事业。
首先是马,大汉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马少得可怜,即使是刘邦,也配不齐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连大臣都只能坐牛车去上朝。刘邦好不容易从白登之围回来以后,迫切地想要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文景两朝期间,汉朝都在休养生息,一直积蓄着力量,帝国的马场正在给骑兵部队源源不断的配备优质战马,到了汉武帝时期,全国已有战马50多万匹,有了这些基础,大汉才能做到“犯我大汉,虽远必诛”。可以说是从大汉开国历经三代帝王的积累攒下的家底,才能支撑起汉武帝一件又一件的大动作,即使如此,到了中后期,三代先帝积累的财富也差不多消耗殆尽。
山丹军马场再说装备,匈奴是草原游牧民族,冶铁方面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汉朝,年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一座西汉古墓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汉代东海郡国家武器库的库存情况:库存弩的总数达53万7千余件;矛的总数达五万余件;戈类兵器近8万件,仅此三项就足以装备五十万人的军队。由此可以看出汉帝国的军备能力和以弩为主要进攻手段。匈奴刀钝弩弱,箭镞材质以铁、青铜和骨骼为主。汉武帝时期还没有马镫,骑兵主要还是靠机动性利用弓箭对敌方进行杀伤。而汉代的弩不管是射程、射速、精度和威力都远远强于匈奴的弓箭,还有刻度尺和瞄准镜。而近战的兵器主要是戈和环首刀。戈既可以用顶端尖刺直接捅伤敌人,也可以横向割伤敌人,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长兵器。而环首刀就更厉害了,环首刀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促成了匈奴分裂西迁。
有了马和装备之后,骑兵组建起来了,就需要人去带领他们。汉武帝破格提拔了卫青和霍去病。卫青是汉武帝的妃子卫子夫的弟弟,由于深受汉武帝宠爱,并且怀上了孩子。受到皇后的记恨,皇后的母亲是汉武帝的父亲也就是汉景帝的姐姐。为了帮自己的女儿收拾卫子夫,找了个理由就要杀卫青的头,卫青的好朋友公孙敖拼了命才把卫青救了出来,事情闹大以后,汉武帝知道了,把卫青留在了身边。霍去病十八岁就做了票姚校尉,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旅长,后连续多次深入追击大败匈奴,封冠军侯,官拜大司马。
正是有了文景两代皇帝积累的国力,才让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施展的可能,汉武帝的战略倾向,装备上的优势加上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带领。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寻边叫战匈奴单于;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