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展开中国地形图的同时,把视线集中在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之间的一片黄褐色、翠绿的土地上,瞬间就会吸引我们的目光。
这里山峦连绵,有些断续,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名字,那就是南岭山脉。
南岭山脉。
谈起起南岭,用钟灵毓秀、琼林玉树来形容都不过分,但如果说起这座山脉存在的意义,我们也许还会踌躇不前。
实际上,它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界线。
各山系分界(由于广东地处南亚热带,又有南岭山脉阻挡了大部分寒潮,因此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季),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南山系向西至东,横跨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主要山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浪岭、骑田岭、大庾岭,长约公里,长约公里。
但是你知道吗?南山五岭并非仅仅是名字,它们还具有分水岭的特征,如那骑田岭是山岳(lói)水与武水的分水岭,大别山中的五岭也有分水岭。
骑田岭、大庾岭的分水岭示意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这可不像有北岭之称的秦岭那样绵延不绝,也没有直接分割南北的能力,但它也有一处对秦岭,那就是人文。
五岭,在我们的第一印象中,这个名字就是五座山岭的意思,如果我告诉你,那并非它们的本意,你会感到惊讶吗?
五岭是五大军事要塞的意思,旧称五大要塞,始于秦汉时期所设的战略军事堡垒。「大庾领一也,桂阳骑田领二也,九贞都庞领三也,临贺萌渚领四也,始安五。」(《汉书·张耳传》中有“五领”,颜师注引邓德明《南康记》)
既是军事要塞,这里也有我们所感兴趣的古道,假若没有公路,那些军需物资也不能运到要塞里;南岭山脉这里至少有五条古道,而且这些古道都是沿着五岭而行。
假如直接说出古道的名字,大多数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这些古道,那么我们就花点时间,初步了解一下这些古道。
越城的湘桂古道是古代湖南和广西的陆路商道,毗邻两庞岭的潇贺古道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连通要道,是古代湖南和广西的陆路商道。
骑田岭的湘粤古道以湖南-广东商道、盐道为主,大庾岭的梅岭古道因沿途梅树众多而得名,是人口迁徙要道。
五条古道中,有一条古道形成时间较早,是古代私盐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们今天要深入了解的古道——湘粤古道。
湘粤古道。
早在秦朝开辟湘桂古道之前,湘粤古道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只不过当时对古道的开发并没有通过官府,而是由民间自发探索,探索时间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为了探讨湘粤古道。
这条古道在秦汉时才正式成为官道,但到唐宋时,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使古道功能逐渐减弱,此时古道也因改道而多了几条支线。
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这条古道成为当时广东至湖南乃至北京的商业要道,而使这条古道彻底定型的原因其实是从私盐开始。
盐类这一种历朝历代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历来都由国家直接控制、销售,民间私人运送、贩卖食盐的情况下称私盐,属于违法乱纪(即使到今天,仍是国家战略储备物资)。
不过当时湖南并不产盐,盐分也全部从江淮运来,但湘南道路崎岖,物资运输多有不便,朝廷也允许湘南从广东进盐。
只是因为划分的盐区不合理,销售区外的人经常买不到,所以私挑粤盐入湘的情况就发生了。
但是在湘南和广东之间,横贯着南岭山脉,要到粤挑盐,就得翻山越岭,年青的人或许不会畏惧,但此时却已被人忽略,这一段时间里,湘粤要挑起盐来,必须翻山越岭,年轻力壮,也许不怕,但又多了一段时间。
湘粤古道各线路示意图,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起先,这条古道只被人们当作私盐的秘密通道,后来走的人多了,路也变得很平常,茶、香料、丝绸、工艺品也经过这条路,运到了广州珠江口,那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
从前有一批文人墨客也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痕迹,杜甫、韩愈,甚至徐霞客,甚至是徐霞客,“一骑红尘,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话。
然而,这条古道所发挥的作用可不止这些,它既是商务、挑货的通道,也是湘粤两地人文交流的通道,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条古道上看到满满的、过去的印记。
骡迹的路。
骡、马的足迹是这条古道上最常见的足迹,也是最有历史意义的。
尽管许多道路都被现代水泥覆盖,但仍有部分青石板路保留至今,宜章的沙坪里、野石铺等,部分青石板路保存完好,路面上的骡子、马匹脚印及独轮车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古道交往频繁,文化融合,汉族、瑶族等民族在此汇合,汉语、瑶语等语言常在道上汇合,抬眼望去,还可以看见依山傍水的瑶族民居。
湘粤古道的第一站是郴州,郴州在这古道上又有何特殊之处?「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这句话或许是对郴州最好的诠释。
古代乘船南下,最远只能到达郴州,而想要继续南下,必须换陆路走湘粤古道,那些挑着货物来到郴州的骡子、马匹往往在这里累死。
沿着郴州,沿着骑田岭,就会来到宜章这条古道的另一个重要地点——宜章,商旅基本在这里进行,从这里向西南行进,到达连州,向东南行进,过坪石就是乐昌。
随著古道往连州进发,沿途可以看到不少村落,这些村落往往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同,会更为古老,更有历史文化底蕴,而这些村落又有统一的名字叫古村落。
乐昌是湘粤古道的终点,也是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十数种方言,如:粤语、客家话、莲塘话、勉语等,那时候的商旅,若一时兴起,可能会让商队转向五六十里地外的仁化,只因那里有诗人歌颂的丹霞山。
一提到丹霞山,没去过的人也许只知道韶关,但再精确一点的话,其实是韶关的仁化县,而丹霞山也是“丹霞地貌”的起源,不妨花点时间来看一看。
曲曲折折的古道,与游子们纷至沓来的盐客,恰如溯不到源头的多彩河江。
尽管今天只着重谈到湘粤古道,但我们将针对这些古道进行一次探索之旅,并以此做出最有经验的路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