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这个概念,历来都是有争议的,版本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还有一说也算广受支持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当然还有将郑庄公或者晋悼公,以及吴王夫差列入的,主要是因为宋襄公此人只是图霸主之名,但实力不够,而秦穆公的霸业则是面对的西戎,与中原诸侯无关,所以他们两人争议最大,但那些代替者们,也难以服众,所以关于“五霸”这个概念,更像是一种概称,而非准确数字,因为其中只有三位是毫无争议的。那便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位无论在哪个版本,都不会缺席。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齐桓公作为公认的第一任霸主,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在管仲的辅佐下,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霸业得到了天下的认可。而晋文公,历经19年磨难,回国之后,依靠着手下助威名臣猛将,彻底将晋国升级为春秋时代,中原第一大诸侯,这个地位无可撼动,晋文公当然是理所应当的霸主。那么楚庄王呢?应该说,楚国的强大,是建立在楚庄王和他的前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当年的楚成王就隐约可以和齐桓公与晋文公平起平坐了,当然,关于楚成王不被认为是霸主的原因,老乐此前已经分析过,那么楚庄王为什么可以是公认的霸主呢?就因为他打败了晋文公的后代,欺负孩子算什么本事?凭这个就可以做霸主吗?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楚庄王不仅有资格做霸主,他更可以称得上是霸主之最,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老乐一一道来:一鸣惊人绝缨会,止戈为武不立碑,这些都足以证明楚庄王的气度和智慧,他堪称是春秋霸主之最!
一鸣惊人等典故,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多说,而“绝缨会”的出处,虽不是来自于正统的史书,但故事也足以让人叹服,简单地说是有位将领一时糊涂,在某次夜宴上没控制住,趁风起灯灭掩人耳目,偷偷地摸了一下楚王的妾妇,这名妾妇随手拔下他的头盔饰物,立刻就找楚庄王哭诉,要追查那个头盔不整的“奴仆”,然而熊侣不以为忤,命人先不要着急点亮灯烛,反要众人摘下头盔以免憋捂,这样喝酒才能畅饮无度,待到宴会的灯火再次恢复,所有人都在“绝缨”举杯庆祝,楚庄王也没有追问是谁粗鲁,而后有一战熊侣身陷绝路,幸亏有一将舍命保护,楚庄王问他为什么如此性命不顾,此将承认了自己“绝缨会”的错误,从此就认定了这位英明的君主,这对君臣都算是因祸得福。
至于“止戈为武”的记录,是来自邲之战胜利后的感触,当时有人建议楚庄王立碑封土,以纪念这位霸主的功勋卓著,而熊侣对这个提议说不,首先他从字面拆分了什么是“武”,停止干戈才是武的最高技术,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战争意图,为的就是将残暴与不公铲除,还天下一份安宁与和睦。尽管实际上楚庄王也一直在杀戮,问鼎中原是他野心的表露,围困宋国也曾逼人断炊燃骨,所以这些话也难免是为名誉而沽,但他能有这份谈吐,也配得上他在霸主中傲视立足!齐桓、晋文、楚庄加上宋襄秦穆,便有人凑足“五霸”之数,《史记》就是如此列入,
然而前有郑庄公走向称霸征途,后有崛起争锋的越和吴,究竟谁是“五霸”的正统门户,始终没有绝对稳固,唯有公认的齐晋秦楚,他们掌握了春秋的绝对财富,总之不管霸主或三或五,都没有必要去争论个对错赢输,无论他们是否是英雄,一切都已化作云烟随风作古。但无论定义,就像我们一开始探讨的一样,春秋五霸当中,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这三位都是毫无争议的春秋雄霸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