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潇禅。本期为您继续解读《春秋》,随着周王室的衰弱和郑国的崛起,原本十分要好的君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嫌隙,他们会怎样处理这种变化呢?
周王室与郑国关系的起源
要说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得从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说起。在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之后,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与秦国,晋国,卫国三国联合部队,把犬戎击退。因为这个功劳,郑武公被周平王封为卿士,卿士类似于后期宰相的官职。权利是相当大的。
周平王护驾有功同时因为郑武公护送周天子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赏赐了大片土地。这才有了郑国的原型。后来经过郑武公的励精图治,郑国慢慢发展壮大。以至于传给郑庄公的时候,郑国的实力已经超过周王室的实力了。
周天子对郑庄公不不再信任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春秋左传》
周天子眼看着自己的卿士郑庄公不仅有自己的国家。而且郑国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周王室实力,这让周天子周平王很没有安全感。于是周平王便暗地里开始采取行动了。周平王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郑庄公卿士的权利分出去一半给虢公。这样郑庄公卿士的权利就相当于减弱了一半。
周平王的计划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能够按计划成功实行,那郑庄公确实是卿士的权利会被削弱。可是这个计划被郑庄公听到了。这郑庄公能高兴吗。所以《左传》中说“郑伯怨王”,也就是郑庄公知道周天子的这个想法后,很怨恨周天子。并且去当面质问周平王。周平王却说“没有这回事”。
庄公责问周平王从周平王的回答来看,周王室的实力确实是不行啊。周平王很明显是不敢得罪郑庄公,所以周平王的心很虚,极力的掩饰内心的想法。
天子与诸侯互不信任,交换人质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春秋左传》
虽然周天子心很虚,并且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承认有这回事,但是郑庄公是什么人。他一眼就看出来周平王内心的想法了。为了遏制周平王有下一步的行动。郑庄公也想出来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他提出来,让周王室把王子狐作为人质交给郑国。这个提议本身就很不符合礼仪。毕竟人家是天子,郑庄公是诸侯臣子。怎么可以臣子要求天子交人质呢。
公子狐没办法谁让周天子的实力太弱了呢,但是朝中大臣也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居中调节,这才达成最终方案,就是周王室与郑国互换人质。让周王子狐去郑国做人质,郑公子忽来周王室做人质。并且周公子狐去郑国做人质,不叫做人质叫去郑国学历。这样给足了周王室的面子。
老子去世,孙子初生牛犊不怕虎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春秋左传》
周桓王前文书我们讲到,周平王在隐公三年的三月份就去世了,周平王去世后把周天子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孙子周桓王,周桓王姓姬,名林,也叫姬林。周桓王上位的时候年纪还比较小。年少轻狂,初生牛犊不怕虎。周桓王从小看着自己的爷爷周平王被郑家欺负。自然内心充满仇恨。所以他一上位,便把郑庄公的权利给剥夺了,完全让虢公来做卿士,没郑庄公啥事了。
这可把郑庄公给气坏了,郑庄公是什么人,岂能善罢甘休。当年的四月份,郑庄公便派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因为温地和成周都是周王室的地盘。郑庄公这就明摆着开始报复周王室了。于是周王室和郑国这仇恨算是结下了。
诚信至关重要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对于周王室和郑国交换人质这件事,《左传》借用君子之口来批评这件事。大概的意思就是诚信不能发自内心,靠交换人质的做法是没什么好处的,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并且要用礼制加以约束,这样做的话,即便没有人质,也不会遭到别人的挑拨离间。
我们看实事也确实如此,周平王和郑庄公两个人本来就没有基本的信任,都是貌合心离,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相互戒备,这种状态即便互相有契约存在,对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和合作其实也没多大用处。这些交换的制约,只是一种形式,人内心的诚信才是根本。
同理,在我们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同样如此。两个人既然决定合作,那一定要以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任作为合作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关系也才能稳固。如果只靠文书契约来约束彼此,是远远不够的,也会给未来关系的发展带来隐患,到了矛盾爆发的时候,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所以,“周郑交质”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就是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根本。没有了诚信,人与人的关系将一无是处。
文/潇禅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