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一个野生的山海经爱好者。
“饕餮”这种神兽,先秦典籍里就有很多记载,有的人还说它是《山海经》里凶兽,那是瞎说,《山海经》没有“饕餮”这个兽名(可有相似的,下面会说到)。最早记载“饕餮”的,就是《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太史克的说法: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不过,太史克这里说的饕餮不是兽名,而是人名,是缙云氏的“不才子”,也就是不成器的儿子,“饕餮”只是打比方,表示这家伙比较贪婪,并不是传说中的某种神兽。
可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里说:“服虔案《神异经》云:梼杌状似虎,毫长二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根据《左传正义》,似乎说狍鸮是饕餮从《神异经》就有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孔颖达《正义》里说的服虔按的《神异经》只是说“梼杌”的,而“饕餮,兽名”以下是孔颖达根据《山海经》和郭璞的注作的解释,那不是《神异经》的文字。《山海经·北山经》里说: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淋,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郭璞说“《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已经明确地认为狍鸮就是饕餮,他的说法有好多人相信了。
比如北齐刘书在《刘子·贪爱》里说:
“此五旬山中有兽,羊身人面,目在腋下,生角当心,声如婴儿,大责婪世,人谓之饕餮。兽好磨其角,令利其用,而反愤其心,气内结而死也。生角当心,俯而磨之,愤心而死。”
就是根据狍鸮演绎的,所以唐代的孔颖达也据之为说并不奇怪。其实,《神异经》里的确有“饕餮”,可和孔颖达说的完全不同,《神异经·西南荒经》的记载是这样的: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传》言‘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一名贪惏,一名强夺,一名凌弱。此国之人皆如此也。”
二者一比较就可以知道,孔颖达说的饕餮的确是根据《山海经》和郭璞注的“狍鸮”,并不是出自《神异经》。
可后来好多人都误读了孔颖达的《疏》,认为说饕餮的也是《神异经》,如宋代吳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七里说:
“予又按,汉服虔引《神异经》云:‘饕餮,兽名。身如羊,人面,目在腋下,食人。’然则饕餮均能食人。且字皆从食,虽不以财食分别亦可矣。”
后来也有不少书这么认为,可谓是以讹传讹、积重难返。
其实《神异经》也是说饕餮是一种贪婪、恃强凌弱的人类,而且有国,不是什么“神兽”。那么,《左传》里说的饕餮,就是想说人性的贪婪,再反过来说,贪婪的人也可以叫饕餮,并不是要说某种动物叫饕餮。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