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基本上对战国时代都非常的有兴趣。这不仅是战国时期的记载和史料不详,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更是因为,中华文明礼仪之初,也差不多起源于哪个时代。但是,同样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直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首朝代歌可以说是简要地概括了那个时期的开始到结局。不过,春秋和战国,一直以来都被并称。然而,“春秋和战国”,其中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来仔细的说一下西周时期的大致情况。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周天子还是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信。一直到平王东迁,也就是东周开始,周氏才开始逐渐的衰落。这个时候的共主,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称呼而已。
同一时间,在中原地区,各国因为社会和经济等条件的差落因素,大国之间的争霸局面也逐渐展开。对于没有实际控制能力的东周,只能无力为之。正是因此,争霸兼并才能促使每个地区的统一。所以,可以说东周时期,发生的大动荡,给全国统一打下了基础的条件。
另外,春秋战国。虽然在历史上被并称,可实际上,若是细分。应当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这之间,它们的分水岭应当在公元前年之间。因为这个时候,韩、赵、魏三国当时灭掉了掉智氏,并瓜分晋国,以此作为标志。
同样,春秋之所以会被称之为春秋,是因为,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见王室的一个时间。并且,春秋在古代的释义,基本上是代表一年四季。另外,史书上记载的也都是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史书的简称是春秋。其实,在鲁国,他们的史书正式的名字已经叫春秋了。当然,目前在传统上,春秋是孔子的作品;同样,也有史学家认为春秋实际上是鲁国的各个时期的史官集体所作。
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志。不过,因为礼仪的约束,所以在当时也没有哪个诸侯国发昏脑热,去公开的违反或者直接发兵攻击。不然,就会像三国时期的袁绍称帝一样,最后被群起而攻之。因此,周天子还是象征性地为天下共主。
所以春秋五霸之始,齐国称霸诸侯,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同。
因为,当时齐恒公采取了名相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打着替周天子征讨西夷的旗号,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从而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在中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屡试不爽,就是因为大家无论怎么打,怎么闹,首先注重的就是表面的“面子”和“礼仪”。
当维护了周天子的面子,然后大家谁不照规矩来,那么齐恒公就去整他,并且还占据“大义”一面。这样一来,怎么着,你还敢反抗吗?自古以来忠孝礼义,忠字在前,你反抗就是不忠,那么以后以就没人带你玩了,搞不好,还要落得个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大特色,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全部开始恭维,当你落难,那么不好意思,大多人会痛打落水狗,以此瓜分本来该属于你的利益。
从其中晋文公死后,要求自己也能按照王的礼节安葬,当时王的安葬礼节,可以说是最高的规格了。这样的安葬,自然被周天子毫不犹豫地拒绝,所以就算晋文公是当时的霸主之一,也没敢公开反对就可以看出。
没办法,你再强大,反抗就是不忠,就是叛逆,就会成为诸侯共同征讨的对象,因此谁也不敢乱来。因为人家就等着你犯错呢!
一直到战国,公元前年到年,这个时期,也就是周后期到秦统一中原之前的中间,各国的矛盾开始加剧,混战也越演越烈。因此,被后世称之为:战国。而战国这个名字是取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一书。而战国和春秋之间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反差就是,在到了战国基本上没有了礼仪的约束。各种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不断出现。各国也为了吸纳人才,不择手段发奋图强,相互征伐,因此战争也就基本上没有停止过。
到了战国时期,这个时候周天子早已不被认可。大家也都打破了规矩礼仪的约束,争霸的本钱也开始是正真的实力。有了实力,就有人和你联盟,没有实力就等着被灭国。
其中,魏文侯最先称霸。为什么?因为他仰仗着仁和,当然天时地利也不能少。而魏文侯这个人呢,是一个心胸宽广,并且能纳人言。所以,在当时,魏文侯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其中不乏帝王之师,变法功臣。
因此,想不称霸都难。就像黄袍加身的典故差不多。
可以说,在当时,战国时期的几个霸权国家,基本上都有崛起过。魏国衰落,其他诸侯国崛起,风水轮流转,征讨不断。但是,最戏剧性的却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能实现大一统的却是西北边陲之地的秦!
而中国长达年的战国时期也正式结束!